當前法魯克一世既然已經認為自由軍官組織是一個威脅了,那么首先就會排除一點,有了防備的法魯克一世絕對不會被瞬間割喉。
主動權已經一定意義上在這個小偷國王的手中,只要有英國地中海艦隊的及時反應,收拾到納賽爾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但就算是如此,他還是覺得不能馬上動手,一定要保證最大的成功率。
因為艾倫威爾遜知道,納賽爾政變成功之后的影響,對整個阿拉伯世界簡直太大了。
很快便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效仿,埃及革命勝利后,納賽爾就任總統,經常在一檔叫做阿拉伯之聲的節目中講話,號召阿拉伯人民起來反抗帝國主義,解放自己,等等。
利比亞的有志青年卡扎菲是納賽爾的忠實聽眾。卡扎菲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但是卻能以天下為己任。他對親西方的國王十分不滿。一個大學生,他想的不是怎么去賺錢娶老婆,他想的卻是怎么推翻這個腐朽的政府。
他不因自己力量弱小而自怨自艾,他不等不靠從自己做起,他一邊放棄大學學業轉讀軍校并加入國王衛隊,一邊鼓勵同學從軍。他們在軍隊中結識志同道合的青年,按納賽爾的方式組建利比亞版的自由軍官組織。他們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組織工作,在軍隊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體系。
更早的是,在納賽爾奪權的同年,伊拉克部分青年軍官仿效納賽爾在軍隊組建革命軍官小組,四年后就發起了政變,將伊拉克王國覆滅。
而伊拉克的阿拉伯社會復興黨執政,又帶動了敘利亞的社會復興黨。之后敘利亞和埃及合并,利比亞王國覆滅的一系列影響,可以說都和納賽爾政變成功有關。
正是知道納賽爾和自由軍官組織的重要意義,艾倫威爾遜才不敢像是對付恩克魯瑪那樣,覺得差不多就動手。
這件事首先要法魯克一世本人認可,英國地中海艦隊做后盾才行,最關鍵的地方在于,蒙巴頓將軍愿意支持,所以一定要等到蒙巴頓到任,艾倫威爾遜才心里有底。
先是通過哈利法蘇丹、后來又讓格雷斯跑了一趟,已經大體得知了法魯克一世的想法之后,艾倫威爾遜偷偷離開了英國大使館,沿河而下抵達蒂恩角宮。
蒂恩角宮附近有以科普特人為主的王宮衛隊守護,這是艾倫威爾遜帶給埃及的一些變化。這一次秘密前來,當然是談關于如何把自由軍官組織這個威脅拿掉。
其實對于英國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保持蘇伊士運河的暢通,這條運河對于英國的意義重大,一旦運河英國失去控制權,對亞洲影響力就會迅速萎靡。不論是波斯灣還是馬來亞都會受到影響。
要不是為了這條運河,艾倫威爾遜都想不出來埃及這個國家有什么價值。
從時間上來說,蒙巴頓到任時間還不明朗,因為要走程序,艾倫威爾遜只有在岳父大人在旁邊看著的時候,才覺得有把握。
在見到法魯克一世之后,艾倫威爾遜表示了對岳父大人到任才有信心幫忙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