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伊朗好像什葉派人口更多,但什葉派圣城除了人人都知道的麥加麥地那之外,納杰夫、卡爾巴拉都在伊拉克境內。
什葉派真正同主流遜尼派決裂始于侯賽因的殉難,侯賽因的鮮血為什葉派信仰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侯賽因被埋葬在伊拉克的卡爾巴拉。
由于這兩個什葉派眼中最重要的兩個圣地的存在,以及以后的幾位什葉派伊瑪目長期居住在伊拉克地區在此著書立說并葬于此地,尤其是在在伊瑪目賈法爾在創立了什葉派的賈法爾教法學派之后,基本確定了什葉派的主流信仰。
在宗教地位上,伊拉克比伊朗的地位高上不知道多少倍,伊朗能夠高舉什葉派大旗,還要感謝薩達姆把境內的什葉派壓制的沒有喘息之機,不然哪有德黑蘭說話的份
艾倫威爾遜從來都是什么有利條件存在,就用什么有利條件,伊拉克是什葉派中心,那么在談判之前他就讓伊拉克的什葉派領袖和自己站在一起。
這也不耽誤他本人一身阿拉伯長袍直接和巴迪亞公主到處轉轉,為接下來的談判做一些準備,其實巴迪亞公主算是姿色不錯,換上前幾年的話,艾倫威爾遜說不定會想想,有沒有機會上一下清真車,但現在隨著年齡增加,這方面的心思已經淡了。
“很感謝公主殿下在這件事上對英國的幫助,帕梅拉這一次沒來,如果她來了,料想你們應該是有很有共同語言的。”艾倫威爾遜含笑感謝道,“英國一直重視伊拉克王國在中東的獨特地位,并且樂于見到伊拉克走入繁榮。”
“我們只能給一個平臺,能夠取得什么樣的成果,還要看威爾遜先生的能力。”巴迪亞公主看著穿著阿拉伯長袍的艾倫威爾遜,有些好笑道,“威爾遜先生真是體現了英國傳統的靈活。”
“大家都這么說。”艾倫威爾遜一甩長袍道,“我就當公主是在恭維我了。”
以中東的氣候而言,年中這段時間堪稱酷熱,甚至讓艾倫威爾遜這個長期在吉隆坡工作的人都受不了,脫掉西裝阿拉伯長袍之后,這種酷熱還減輕了一些。
英國在伊拉克王國的建議下,在巴士拉準備和伊朗就石油分配問題展開談判的消息。現在在伊朗上下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實。
同時也知道了不論是伊拉克的王室還是宗教領袖,都對摩薩臺提出了邀請。從石油危機爆發開始,伊朗已經遭受到了英國一年多的原材料封鎖。
而原本屬于伊朗的石油份額,正在被伊拉克快速取代,摩薩臺的聯盟已經出現裂痕。當然英國固然可以仗著此時實力仍在的皇家海軍,把伊朗的進出口隔離,但一年來也沒少遭到口誅筆伐。
現在雙方各有各的難處,此時重新開啟談判其實還更加是時候。
有鑒于此,摩薩臺面對著伊拉克王室和宗教領袖的邀請,做出了親自出面談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