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蘇都在伊朗政局當中,互相都不敢動手,秘密戰線的加量一刻都沒有停歇。
這種情況別人不知道,艾倫威爾遜心里最清楚了,他親手出賣的伊朗,還教導蘇聯人怎么把領事館塞進去上千人,三國在伊朗利益糾葛,但互相忌憚不敢動手,怎么也有他一份功勞。
“我有一個短期方案,英國可以和伊朗簽訂一個五年短期結算方案。而我們可以將英伊石油公司的利潤分配調整為百分之三十三。剩下的百分之十七,以白糖、鐵礦石、食用油、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來進行補充。”
艾倫威爾遜不慌不忙的開口闡述,他一定意義上的宏偉藍圖,既然伊朗確實要發展,需要這些大宗商品的進口,本身又沒有足夠的外匯。那么就加入到英國的帝國特惠制當中
英屬馬來亞的一個重大支柱產業就是制糖,而澳大利亞當今世界上品質最好的鐵礦,就在他的妻子帕梅拉蒙巴頓的手中,至于其他大宗商品,英屬殖民地都在大力開發,同樣可以分伊朗人有些。
這一套方案算是雙管齊下,一方面把伊朗的份額提高到三分之一,另外一個方面給予伊朗英國在帝國特惠制上面的優惠待遇,補上伊朗的損失。
但是明面上英國仍然是占了大便宜,算是在這一次的沖突被英國人一個臺階下。而實際上伊朗得到的實惠并不小。沒準還更多
其實伊朗的鐵礦石品質并不低,比英國中國這樣的百分之三十品質就稱為富礦的鐵礦好很多,但這個時間肯定沒有發現,因為英國發起的禁運給伊朗的鋼鐵遭到了巨大打擊。
伊朗的鐵礦石依賴進口,艾倫威爾遜可以開一個口子讓澳大利亞出口鐵礦石給伊朗。
用三分之一的利潤分配和帝國特惠制的優惠雙管齊下,相信可以讓伊朗人滿意了。
“這種偷梁換柱的手法,等到公務員漲工資的時候可以用一下。”艾倫威爾遜在訴說方案的同時,忽然腦中閃過這么一個閃念。把角色帶入到了內閣秘書的職位中。
其實艾倫威爾遜真的差點忍不住把石油英鎊的想法提出來,但他早已經把設想提交給過白廳,白廳卻一直沒有動靜,肯定有其中的道理。
他相信白廳肯定知道石油英鎊的價值,但此時卻裝作沒這回事,一定有其他考慮。
國家和國家之間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比拼軍力。蘇聯按照萬計算的坦克、裝甲車,總有人說是耗費了很多錢。是不是真的耗費了許多錢,艾倫威爾遜不評論,他只知道這些領袖的鋼鐵都生銹了之后,俄羅斯會面臨美國無休無止的羞辱。
有這些鋼鐵洪流可能過的還算好一些,沒了這些連命都快沒了。
顯然白廳不敢推動石油英鎊,是怕當前的英國軍力保不住石油英鎊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