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騷會議標志著美國自宣布獨立之后,經過一個多世紀連綿不斷的打擊,終于徹底壓垮了自己最大的戰略對手英帝國,此次會議也標志著英帝國徹底失去超級大國地位,從此淪為二流強權,英國事實上退出了冷戰角逐方的位置,冷戰從此開始淪為美蘇二人轉。
不管怎么說,艾倫威爾遜覺得,英國肯定比原來的歷史回旋余地大的多。這當然都是他的功勞,從這點來說,獎勵他一輛英倫限量版豪車開開,其實也合情合理,他本人絕對問心無愧。
可這位公主殿下并不是一個安分的存在,在能夠充分把握降服公主的思想之前,他還是不能輕舉妄動,這必然是一場持久戰。
臨近年底,艾倫威爾遜自然是繼續公私兼顧,通過電報對各地的女士們發出愛的呼喚,同時進行年度總結,調整英屬馬來亞的官員,根據業績任命新的圣誕島專員。
哪有帕梅拉蒙巴頓這么輕松,拿著北美戒賭老哥的辛苦錢,在澳大利亞購買土地。
美國這一次氫彈爆炸,對各國而言就出現了表面上死一般的寂靜,暗地里加緊追趕這么一個效果。比起馬來亞的陽光沙灘,倫敦已經進入到了一年當中的霧霾多發期。
而且還在忙碌的倫敦市民不知道,這一次的倫敦霧霾會成為他們人生當中最為難忘的一次。
十二月初,冰冷的寒風已經席卷了英國首都倫敦長達數周,這一天跟之前的每一天一樣,隨著倫敦人在早上醒來,整個城市的房屋和辦公室都燃起了燃煤壁爐來溫暖室內的空氣。
從工業革命之后,倫敦就有了霧都的稱號,在現在的倫敦市民眼中,煙霧繚繞本身就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籠罩在倫敦上空的煙霧就如同是刮風、下雨一樣,完全是自然的一部分。
市民們照常上班,并沒有因為司空見慣的濃霧大驚小怪,走出家門的市民們,不知道如同他們生命當中一部分的煙霧,這一次真的會把他們的生命拿走。
大本鐘、圣保羅大教堂、滑鐵盧橋全部都被煙霧覆蓋,整個倫敦都處在黃褐色的濃霧當中,而且和很多倫敦市民想象幾個小時就會散去不同。
整整一天,越發濃烈的煙霧簡直伸手不見五指,各大工廠高聳入云的煙囪,住所的壁爐又加重了煙霧,煙霧是如此的濃密,以至于城市中某些地區的居民在行走時都無法看見自己的腳。
而第二天籠罩倫敦的煙霧仍然沒有一點消散的跡象,明明是大中午,出門的行人卻感覺不到一點太陽存在的痕跡,平時撒發出來光明的太陽,在天空當中發出如同月亮一般皎潔的光亮,勉強提醒著倫敦人,現在是白天。
客機、輪船和火車全部被取消,大學停課、音樂會被取消。就連平時熙熙攘攘的白廳,哪怕是早已經習慣了倫敦的霧霾,此起彼伏的咳嗽聲,也會提醒每一個人現在的事態已經極為嚴重。
連飛鳥都因為煙霧籠罩撞上建筑物死亡,而煙霧還在繼續,市民盡可能的尋找能用上的手絹做成口罩,防毒面具成了此時倫敦人的最愛。
但這種防護,仍然阻止不了一些人受到煙霧的影響死去,很多呼吸出現問題的人求救,卻根本無法抵達醫院,因為救護車此時也無法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