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和別人有一點不同,就是對提拔年輕干部十分感興趣,最終也是被他本人提拔的眾多年輕干部趕下臺。勃列日涅夫算是第一批吃到提拔年輕干部紅利的人。
馬上走到樓下,福爾采娃神色一凜,不再言語,只是用嚴肅的樣子對艾倫威爾遜點了點頭,后者也馬上折返,對今天蘇聯的怠慢進行分析。
其實艾德禮已經通過口風,表示要和蘇聯的新領導層談談關于柏林危機和朝鮮戰爭的問題了。今天的參觀之所以蘇聯大人物都沒有出現,而是讓勃列日涅夫接待,也是在談論這個問題。
有一點艾倫威爾遜是沒有估計錯誤的,那就是當前蘇聯排名最靠前的兩個人,馬林科夫和貝利亞,確實是比較傾向于緩和和自由世界的關系。當前的對抗對蘇聯來說過于辛苦了一點。
朝鮮戰爭雖然拖住了美國,但也只是拖住了美國的一部分,美國的另外一部分力量加上英法德,仍然對蘇聯有著壓倒性的優勢,至少目前這種優勢還很明顯。
不過一直主持外交工作的莫洛托夫,恰好和斯大林的外交理念一致。就導致了今天他不愿意和艾德禮首相談。
在艾倫威爾遜為了帝國努力工作的時候,福爾采娃已經回家看孩子了,同人不同命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晚上,克林姆林宮傳來消息,蘇麗是在接待兄弟黨派的事務太多,才無法和艾德禮首相談判,克林姆林宮已經決定在一個適當的時候,圍繞柏林危機和朝鮮戰爭的問題和英國進行溝通。
這個口風打消了英國這邊的沮喪之氣,既然蘇聯還是愿意就兩個問題進行溝通。那么如果要有一個非常好的結果,將會在這一次的外交上樹立英國的國際影響力。
“我想倫敦的頭版頭條,應該是首相在幾十個親蘇政黨的包圍當中,促成了柏林危機的結束。”艾倫威爾遜對著同事們表達了樂觀的興趣,在下榻的賓館房間打著哈哈。
這雖然是一個玩笑,不過真的要是成了,這豈不是趙子龍在曹軍陣中七進七出的效果
英國手中也并不是沒有牌可打,西歐的法共意共,歸根究底還是和東歐這些被蘇聯影響極深的領導人不同。
如果艾德禮首相的目的是想要結束柏林危機,緩和東西方的對抗。這么一個光明正大的目的,就算是法共和意共的領導人,也很難不支持。
所以在和蘇聯領導層就兩個問題談判之前,英國當下必須要想辦法讓法共和意共這些西歐黨派,認可英國本次全無惡意,是過來挽救和平的。
意共的領導人帕爾米羅陶里亞蒂和法共的領導人多列士,是艾德禮首相希望能夠發揮正面作用的兩個人。
“毫無疑問,柏林危機的持續對雙方絕無好處。意共和法共的地位就更顯得尷尬。”艾德禮首相對著兩個屬于自由世界的內部敵人,展開了拉攏。
三個人深談了很久,甚至午餐都是在一起吃的,終于在兩人離開之后,隨行人員詢問事情是否順利,艾德禮疲憊的點頭道,“還好,只要我們能夠爭取一些親蘇黨派的諒解,有助于我們和蘇聯會談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