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莫斯科返回降落在倫敦機場,各大報紙的記者已經等在那,準備搶占第一手的報道。
“我帶回來了一代人的和平”艾倫威爾遜心里面嘀咕著,要是人在多一點,就很像慕尼黑會議張伯倫首相回來的場景了。
但此時此刻,某種意義上也如同彼時彼刻,熱烈場面是差不多的。艾德禮首相走下飛機的時候也接受了幾個提問,用不卑不亢的口氣表示,英國從來不放棄拯救和平的努力。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艾倫威爾遜能夠感覺到,大英帝國現任首相的喜悅之情,雖然這種心情被掩飾的還不錯。
在本次的柏林危機當中,英國的表現可以說是盡善盡美,從開始時候的積極應對,到最后抓住機會讓事態緩和都無懈可擊,艾德禮首相得到了這樣的歡迎也是理所應當的。
返回倫敦之后,外交部的工作又陡然忙碌起來,一方面是和美國和法國的溝通,英國絕對沒有對蘇聯做出任何形式上的讓步。同時也闡述了歐洲各國對柏林危機漫長延續的擔心。
艾倫威爾遜還抽空監督了一下東區的改建計劃,仍然是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
一心二用的艾倫威爾遜,在和麥卡錫通信的時候,也表達了英國想要從內部瓦解敵人,將意共和法共引到議會斗爭當中的想法。希望得到美國,尤其是麥卡錫本人的諒解。
“我的朋友約瑟夫,能不能剪除隱患,對未來的自由世界會極為重要。畢竟我們是不能公開對付這兩個親蘇黨派的,還是要把兩個黨派納入正軌才行。如果不是英美在這個問題上利益高度一致,我本不應該在我們的私人信件當中談論這個問題。”
當然英國在柏林危機連續摘了兩次桃子,艾倫威爾遜也不否認。不過么美國不是忙著朝鮮戰爭么出于英美特殊關系的考量,英國幫幫忙也是無可厚非。
發出電報,艾倫威爾遜便前往白廳七十號,內閣秘書的辦公室,諾曼布魯克正在等著他。
諾曼布魯克主要是想要詢問,整個談判的過程。艾倫威爾遜當然是知無不言,也表示對意共和法共的拉攏也是真的,將兩黨納入議會斗爭的范疇中,應該是現階段最大的外交任務。
反正艾倫威爾遜實話實說,所謂歐美組成的自由世界,要分成了兩個部分。美國的情況是純粹的資本主義國家。可歐洲的情況,很難說就和東歐相差甚遠。
不管是英法還是意大利,在經濟模式上都長期存在強大的國有化經濟。甚至在某些時間當中,法國的國有經濟幾乎都不比東歐國家占比差了。
要是這么區分的話,法國都可以進社會主義國家當中。意大利的情況就更加過分了,連憲法都有濃重的社會主義因素。
這個時候就說明了宣傳口的作用,在經濟模式上已經和蘇聯區別不大的情況下。自由世界的輿論把蘇聯政治模式的國家稱為共產主義國家,把社會主義這個詞給西歐和北歐存在第二國際社會黨的國家用。
而實際上蘇聯從來沒有稱呼自己是共產主義國家,這個稱呼是美國硬扣在蘇聯身上的。把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變成一堆共產主義國家。繼續冷戰對抗,是美國在冷戰期間一直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