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威爾遜聽完之后,對納瓦爾將軍的立場表達了理解,也感謝納瓦爾將軍的坦誠,開口詢問道,“當然我有一點要提醒將軍,越南北方的鄰國可能會對戰局有意想不到的影響。在具體行動當中還是要謹慎,當然我并非軍人,馬來亞英軍司令是比爾頓將軍,我說的也不一定對。”
納瓦爾將軍是否聽進去,艾倫威爾遜也不能多說了。因為奠邊府戰役的具體過程,一個不了解內情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他也沒有辦法就此做出提醒。
某大國的網民說軍事顧問團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但越南人肯定不這么認為。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作戰部隊是越南人。
這就如同不斷組織反法同盟的是英國,但真正讓拿破侖雪崩的是帝俄之戰一樣。到底誰的功勞大,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艾倫威爾遜又不知道對方陣營高層的真正內情,兩國網民誰說的對,萬一提醒錯了怎么辦
光提醒越南的北方鄰居,然后武元甲又贏了,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法國人再把戰敗的錯誤歸結于英國,那笑話可就大了。
“很感謝威爾遜專員的提醒,在一些后勤的幫忙上,我希望英屬馬來亞能夠成為一個可靠的供應商”納瓦爾將軍繼續說道,“英法兩國的團結,才是歐洲穩定的基石。”
“尊敬的將軍,你的話我真是太同意了。”艾倫威爾遜一臉贊同的道,“如果我是軍人的話,我甚至會想辦法調動馬來亞的英軍組成聯軍幫忙,可惜的是我不是軍人。但我可以保證,我一定會把最好的軍需物資給法國朋友們。”
他絕對不是撒謊,他有這個能力,別說是派兵幫忙,扔核彈都不會含糊。問題就在于他沒有這個權力。
不過核彈雖然是沒有,但是凝固汽油彈對英國并非是一個技術難題。
出于維護英法團結的考慮,艾倫威爾遜主動提出,愿意在英屬馬來亞對凝固汽油彈進行生產,給駐越南的法國空軍使用。
早期的流質燃劑有個重大問題,這種物質容易噴濺又難以附著,很難達到集中殺傷的目的。
美國發現改用膠狀汽油可以提升噴火器的射程與效用,但是膠狀汽油使用需求量大又昂貴的天然橡膠,很難制造。
然而,廉價許多的凝固汽油彈黏稠劑發明以后,就解決了原本需要橡膠的燃劑的問題。
傳統流質燃劑的話,無非就是成本問題,但英屬馬來亞恰好是重要橡膠產地,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后者的話,蒙巴頓集團有一批德國的化工人才,都是艾倫威爾遜在英占區,欺上瞞下釋放的,類似的技術難度也不大。
所以在得知了法國盟友的困難,艾倫威爾遜便主動提出來幫忙,盡可能的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