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對空軍給予厚望,對凝固汽油彈的訂單非常慷慨。”理查德提及了法國軍方的要求,他不知道這種幫忙是自己的頂頭上司主動提出的。
“這也正常,不過歸根究底還是要靠地面部隊。不知道法國人手里的德國裝甲部隊,在越南有多大的作用。”艾倫威爾遜顯得憂心忡忡,他還是希望法國能給點力的。
當前法軍的裝甲部隊,主要來源于德國戰敗后的軍備遺存和戰爭法案中美國的援助。
作為歐戰的主要戰場之一和參戰的重要力量,法國在戰后繳獲了大量德國的剩余軍備,其中包括近百輛尚堪用的豹式坦克和龐大的容克運輸機部隊。
在戰后獲得的大量德制裝甲車輛同樣令法國人大喜過望。一是新生的法國陸軍為面對已近在咫尺的蘇維埃鋼鐵洪流必須迅速擴充自己的裝甲部隊,二是因為短時間內法國軍工企業缺乏成熟可靠的坦克設計方案,裝備已歷經考驗的豹式坦克可為新一代的設計師們尋求靈感。
法國在戰后積極尋求重返殖民地并希望借助廣大的殖民地重振自身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
作為昔日第三帝國的重要運輸力量,容克運輸機在戰后也成為了法國戰略力量全球投送的重要支撐。
比較巧合的是,已經覆滅的第三帝國軍備遺存,同樣是當前蘇聯支援各地革命武裝的重要來源,蘇聯總不能用自己的軍備吧。
于是當前的越南戰場就出現了很有意思的情況,使用德國軍備的法國人,面對的同樣是使用大批德國裝備的越南人。兩國正在比拼誰比較德國。
艾倫威爾遜還是認為,法國人更加德國一些,因為在戰后的一段時間之內,法國赫赫有名的外籍軍團主要兵源,就是德國人,法國外籍軍團有兩萬人正在越南境內。
不出意外的話,法國外籍軍團當中的德國老兵,將會是本次法國大規模進攻的主力部隊。
回到吉隆坡一天,艾倫威爾遜就已經重新適應了工作氛圍,并且一直工作到了下午兩點,剩下則是他本人的私人時間。
有賴于和常公萬里微操的共同愛好,他本人就算是回到倫敦,對這里也算是了如指掌,并且他不是還一直扶持很多類似于蘇先生、田先生的大買辦么
英屬馬來亞的產業分配,簡單來說是這樣,自然資源在馬來人手中,加工業在華人手中,當然也沒有這么涇渭分明,因為類似于比較拳頭的產業,比如錫礦和橡膠,對英國的經濟有巨大作用,還不到放手給其他人的時候。
同理鋼鐵是讓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重要產業,還是英國自己把控比較放心。不管是給馬來人還是給華人,都存在把持不住的風險。
這些重要產業都放在沙撈越王國的境內,當然艾倫威爾遜也會對鄰居漠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