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瓦爾將軍闡述著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他覺得強硬保留殖民地估計是不可能了。制定這一次作戰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個保護國。
“其實也不錯”艾倫威爾遜一聽這我熟啊,英國在中東現在還有不少保護國呢。伊拉克和埃及已經不算了,但也門、阿曼這些地方,英國的保護國還有很多。
先是表達了贊同,艾倫威爾遜話鋒一轉道,“我從來不懷疑,在攻堅戰當中法軍的戰斗力,只是長久的消耗對于我們這些萬里之外的國家消耗是巨大的。要是真的決戰,還是要小心一些,如果越南像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日軍,拼到最后你們也是吃虧。”
艾倫威爾遜以日軍這個二流軍隊作為比較,二戰太平洋戰爭,日軍陣亡一百一十萬,美軍的陣亡數字是不到十一萬。大概是一比十的比例。
美軍在二戰陣亡四十萬人,不到三分之一死在太平洋戰場也算是合情合理。
越南有將近三千萬人口,拉出來百萬規模的武裝力量并不是困難的事情。而法軍陣亡一個就少一個,總數為十八萬的法軍,真正的法國人只有五萬,勘用的德國士兵也就兩萬,兵力上捉襟見肘,連艾倫威爾遜都能看出來。
如果不是戰后英法兩國聯手,以懲治日本幫兇的名義逼迫泰國割讓了克拉地峽,現在他可能就建議,法國應該勸說泰國人當炮灰了。
但有克拉地峽這檔子事,法國就只能靠自己了。很快比爾頓將軍就表示,駐馬來亞英軍在抵擋印尼滲透,實在是幫不上什么忙。
這算是婉拒了之前,法軍提出英軍幫忙的請求,艾倫威爾遜則在旁邊補充道,“英軍不以陸軍見長,我們的精銳部隊都在歐洲,亞洲這邊都是皇家海軍,在閱艦式之后正在返回途中,如果法軍需要幫助的話,我們愿意調動海上力量幫助,但可能僅限于沿海城市的幫助了。”
說到這,有眾多影后言傳身教的艾倫威爾遜面色局促,似乎非常的不好意思。他是非常星耀幫助親密盟友法國做點什么的,但納瓦爾將軍應該也看見了,一塊殖民地能做到的有限。
納瓦爾將軍點了點頭,嘆息這可能這也就是亞洲這邊英國人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極限倒不一定是極限,可惜法國人不能像是美國那樣,把韓國軍隊調過來幫忙。歸根究底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比較孤立,至少也另外一大塊的法屬非洲相比,確實是借不到力。
法國能夠在戰后維持大國地位,不管法國人承認與否,都和英國的傾力相助脫不開關系。英國在大英帝國最后的光輝歲月中,算是對這個幾百年來的對手盡力幫忙了。
連越南的這個殖民地受降的都是英軍,隨后轉移給了法軍,英國還在聯合國確保法國重新接手殖民地,不論從任何角度來講,法國人都沒什么可說的。
最終在參觀凝固汽油彈生產線之后,在靶場進行空投試驗的時候,艾倫威爾遜還是忍不住道,“納瓦爾將軍,如果越南沒有反制的工業,那么化學武器也是一個可行的選項。”
納瓦爾將軍和比爾頓將軍的反應別無二致,滿是驚異的看著艾倫威爾遜,“威爾遜專員,你這個建議非常有建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