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甚至穿透掩蔽體的單薄頂篷。傷員的處境正極度惡化,手術條件極端困難,傷口很快因感染而壞死。烏云和陰霾妨礙了空中補給。
傾盆大雨成了壓垮法軍的最后一根稻草,事已至此,奠邊府法軍司令卡斯特里準將,不得不向河內和西貢求援,奠邊府守軍已經無法完成之前的目標。
奠邊府的戰事看似和艾倫威爾遜無關,他本來也是這么認為的,但接到了白廳電報的艾倫威爾遜,得到了一個消息,為謀求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中南半島問題的日內瓦會議將要開幕。參加會議的有中、蘇、美、英、法和朝鮮、越南、老撾、柬埔寨等二十三個國家。
其中朝鮮戰爭已經結束,而法國正在和越南打生打死,成為了日內瓦會議的主要議題。
英國也參加了日內瓦會議,立場當然是要給法國力所能及的幫助,尤其是奠邊府戰役到了關鍵時刻的當下。
白廳再次想起來了,有一個對東方問題很擅長的后起之秀,正在英屬馬來亞做專員。便通過電報詢問艾倫威爾遜怎么看。
“越南正在雨季,河內到奠邊府的陸地通道已經中斷,雨季到來導致空中補給已經中斷法國已經堅持不下去了。我已經聽說法軍準備救援,但奠邊府守軍是法國士兵和外籍軍團組成,其他部隊戰斗力不如前者。”
艾倫威爾遜馬上將自己知道的情況寫在電報當中,表示法軍不容樂觀。雖然法軍殺傷了很多的越南士兵,可戰爭不是簡單的交換比。
“關于日內瓦會議,我個人給國內的建議是,如果可能的話,幫助法國和中國取得聯系。中國是越南最大的外援,只要和中國談好了,越南沒資格說三道四。更別提武元甲、文進勇的那樣的軍人。”
幾個小時之后,艾倫威爾遜再次接到了倫敦的電報,“這個想法是否具有可行性”
“中國周邊國家普遍對中國具有內心的懼怕。雖然中國近代面對了歐洲的沖擊。但對周邊國家而言,它從來都是那個龐然大物。越南人心中也有這種懼怕心理。朝鮮戰爭才剛剛結束,中國證明自己軍力已經通過朝鮮戰爭達到了,不需要在開啟另外一場戰爭。”
“越南內心懼怕中國的心理之外,反過來中國也不喜歡周邊有真能夠獨立自主的國家。如果維持南北越的分治,集中力量保留南越的話。相信中國就算是表面上不表態,心里也是萬分支持的。”
挑撥人家同志加兄弟的關系艾倫威爾遜可不這么認為,還是本身有問題才能被利用。
歷史上的日內瓦會議,北越本身就沒有達到統一的目的,艾倫威爾遜有真實歷史可以背書,直接幫助倫敦找到了最為簡單的道路。
四月底,歷史上重量級的日內瓦會議召開,同時,奠邊府戰役也進入到了尾聲。法軍和越軍都知道日內瓦會議已經召開,為了增加己方手中的砝碼,戰斗越發的殘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