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現在的困境,還是在后勤上。幸虧我們有強大海軍和海運力量,而馬來亞是一個半島,可以發揮我們英國的優勢。”比爾頓將軍也有自己的看法,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法國的困境。
具體從戰役本身來看,后勤保障無疑是決定性的因素,在這方面越盟顯然占絕對優勢。除了部分食品和后來法方空投落入越南人手中的物資之外,越盟在戰役中所需要的物資均由中國。運送這些物資的路線很難確定,因為途徑太多,太復雜。
雨季濃厚的云層還在相當程度上保護了越盟運輸隊免遭法軍飛機的襲擊,同時也嚴重妨礙了法軍準確地空投物資。
“我們應該覺得營運的是,駐馬來亞的英軍是國家公民組成。”艾倫威爾遜還指出了越南法軍的復雜民族問題,而馬來亞的英軍沒有這個問題。馬來亞的英軍至少大部分是英國公民,只有少部分是尼泊爾營的士兵。
尼泊爾士兵管理的難度,可比法國軍營中的北非人容易多了,更別提尼泊爾人并不多。
兩人討論的辦法,最終還是幫助了法國人,討論的根本目的,還是在于不要讓法國現在的困境落在英國身上。
如果法國最終不得不從中南半島撤離的話,還占據英屬馬來亞的英國,不可避免會覺得勢單力孤。
至于遙遠的歐洲,也在想辦法幫助法國解除困境。這一次美國也是很誠心的,就算美國幫助法國的目的不單純,可為了自己也要有所表現。
因為除了越南問題,還有一個朝鮮問題,一場會議上美國不能同時表達雙標。這一次參加日內瓦會議的二十三個國家,理所當然的分成了兩個陣營,朝鮮問題和越南問題同事討論。
華盛頓的態度是,對所謂的全民選舉之類的建議要采取堅決的抵制。不管是朝鮮和越南哪一個問題,都要堅決的否決所謂選舉。因為以當前的民意來說,選舉就是選擇蘇聯,不管是朝鮮還是越南,真的公平選舉只會讓美國的勢力被趕走。
這一點英國是強烈贊成的,英國還有廣大的殖民地,非常惡心什么選舉。
英國和美國很快就達成了共識,誰敢提全國選舉決定未來,誰就是政治不正確,誰就是英美兩國的敵人。
雖然越南的局勢更加緊迫,而朝鮮戰爭已經結束,但因為華盛頓認為朝鮮問題對美國更重要一些,所以最終的結論是先談朝鮮問題。
國務卿杜勒斯在會上闡述美國的立場“蘇聯的目的一直是把北朝鮮變成一個衛星國,并且可能的話,將他們的統治擴展到整個朝鮮。而美國不希望美軍無限期地留在朝鮮,美國和韓國簽訂的共同安全條約不含有侵略的目的。所以為了防止朝鮮變成衛星國的危險,美國保留在當地的駐軍,是為了朝鮮人民的自由。”
“既然是為了朝鮮人民的自由,為什么不進行全民公投決定朝鮮半島的未來呢”莫洛托夫不咸不淡的開口道,“蘇聯記得美國是一個選舉國家,為什么不讓朝鮮半島的人決定自己的命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