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很早最終沒什么成果的領域,我大英并不是針對誰。人家審美我大英審丑,進入二十世紀之后,除了海軍領域的軍備之外,其他領域都是軍備失敗者居多,有成果鳳毛麟角,人家都用滑膛炮,就英國坦克用線膛炮只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例子。
他十分想要讓英國的軍工少走彎路,畢竟今時不同往日了,英國的財富積累已經通過兩次世界大戰消耗殆盡,像是一戰之前,用兩強標準堆死德國公海艦隊的事已經只能想想。
節約成本花小錢辦大事,必然是以后英國的建軍死路,他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一堆失敗品進入英國軍隊,然后服役沒幾年又退役。
只是艾倫威爾遜想幫助英國的軍工少走彎路,卻也不容易,他都想不到后世的英系軍備還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垂直起降倒是算成功,可那是因為英國的大型航母退役,弄出來的應付貨,現在英國有大型航母,那就不用考慮了。
“我抄襲美國的武器,出于英美特殊關系不好吧”艾倫威爾遜摸著自己的下巴,雖然他只是看過很多美式裝備的照片,充其量也就能抄個殼子,但這就是英式武器幾十年來的最大問題,明明技術不差做出來的東西都丑的出奇。
最終帝國專員做出了如下判斷,抄殼子不算抄襲,英國的科技水平并不差,一定會有自己的技術內核做支撐。
這就是帕梅拉蒙巴頓回來之前,艾倫威爾遜表明自己日夜操勞的成果了。
為了大英帝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些抄襲的小小罵名有算的了什么他先搞出來的設計圖,毫無疑問那就是他原創,有什么可說的。
在艾倫威爾遜對一些軍備發展趨勢進行回憶,寫日記做記錄的時候。
日內瓦會議的唇槍舌戰仍未停歇,中南半島的安全問題,以及美國必須站在法國一邊的考量,讓這個問題有成了戰場。
對英國而言有一個既要也要的問題,同時還不能引起敵對陣營的反感。正在盤算抄襲美國人哪種軍備的艾倫威爾遜,幫助了尊敬的外交大臣。
外交大臣莫里森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表態,從民族自決為出發點,為南北分治和柬埔寨、老撾的地位問題發言,“很多前殖民地都有一個非常想當然的想法,那就是認為宗主國管理的領地自然而然歸他們所有,這種想法印度人有,印尼人有,這就很沒有道理。”
“一邊指責宗主國的殖民,一邊盡情抒發獨立后的領土野心,這件事怎么處理我們英國的想法并不復雜,必須保證柬埔寨和老撾的獨立實體地位,不然就沒法談,法國人就算是離開了,戰爭也會繼續。”
“那具體的措施,英國肯定有想法了。”莫洛托夫聽完之后反問道。
“不是英國有想法,而是在國際社會公正的裁決下,見證法屬領地的獨立過程。我想,這不是一個非常過分的要求,除非蘇聯反對”莫里森微微點頭道,“我相信,蘇聯也認可這種舉措,都是為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