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到了一封白廳的電報,是關于英國的氫彈研究進展,這是一個大事,他不能讓幾個人知道,西柏林稀里糊涂被賣的前車之鑒,還沒這么快被忘記。
西柏林不是不能賣,但賣的太便宜了,思來想去,就艾倫威爾遜的二弟得到了好處。
這種安身立命的大事,既要防著蘇聯,也要警惕美國,從英國在戰后被美國毀約之后,限制接踵而來,因為美蘇兩國開始冷戰之后,美國和蘇聯對全球的鈾礦和钚礦開采控制的十分嚴格,英國也在美國的防備之列。
去年蘇聯已經成功對氫彈進行了試驗,打破了美國的氫彈壟斷。處在追趕位置上的英國,也使出渾身解數,甚至讓現代社會最早的專業情報部門軍情六處,不斷收集情報。
每次美國進行氫彈測試之后,英國海軍的艦艇就會搭載這些情報人員秘密潛入測試地區,進行數據收集和勘察。無論是陸上測試,空中測試還是海底測試,最后都會出現英國人的身影。
很難想象這種一邊跟著美國,一邊自己研制的國家是英國,印象中蘇聯才這么干。但不用懷疑,現在這么干的就是英國。掌控了美國實驗數據的英國,現在準備拿出來自己的成果了。
在電報中,白廳表示,最大的問題還是試驗場地的問題,正當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就緒之后,英國人突然發現他們沒有合適的測試場所,為此他們只能通過海外殖民地進行測試工作。英國本土狹小的事實已經不用多言,氫彈的威力比原子彈大的多,放在英屬馬來亞似乎也是問題。
最終工黨政府借著這一次的幫助,和法國人進行了一次交易,讓法國人試驗場地,解決試驗場的問題,初步定在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中間的戈壁灘,作為英國第一顆氫彈試驗的試驗場地。
“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交界的戈壁灘”艾倫威爾遜詢問克萊恩中校,有沒有非洲地圖,得到了否定的答復,“你們是軍人,怎么連地圖都沒有”
“威爾遜專員,這里是亞洲。”克萊恩中校苦笑著回答道,“我們也要看到現實對不對我們是在亞洲服役,準備非洲地圖干什么如果要去非洲的話,國防部會準備的。”
“好吧是我的錯。”艾倫威爾遜表達了歉意,思考著核試驗可能帶來的后果。
顯然現在試驗時間還沒定,但這不是大事,大事是,如果選擇以阿爾及利亞為試驗場地的話,會引發什么樣的后果。法國雖然了試驗場地,但是卻并不吃虧,法國幫了英國的小忙,但一旦核試驗成功,英國算是幫了法國的大忙。
這難道對阿爾及利亞的獨立勢力不是一個震懾么,艾倫威爾遜認為法國賺大了。英國無非就是節省了核試驗場地的費用,幾十萬英鎊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