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隆會議本就是亞非會議,是科倫坡五國開會定的,不僅僅是亞非國家覺醒,反殖民的會議,也包括亞洲非洲國家的經濟合作等,日本屬于亞洲國家當然可以參加。
事實上,中國參加很多國家反對的,因為很多亞非國家都很敵視,但是由于印度的堅持,中國和北越才順利參加。
艾倫威爾遜的遺憾,是想要看看,現在的萬隆會議和歷史上有什么不同。因為美國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代理人日本,英國其實也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埃及,法魯克一世已經表示會參加萬隆會議。
和原本歷史的不同之處也是有的,和南斯拉夫無關,南斯拉夫是歐洲國家,歷史上就沒有參加萬隆會議,雖然鐵托也是公認的不結盟領袖。現在不結盟國家的領袖更沒南斯拉夫的份了,鐵托都帶著南斯拉夫加入華約了。
還有原本歷史會參加的黃金海岸,因為獨立運動領導人,跟著飛機消失在了北非上空,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爭取獨立成功,自然是和萬隆會議無緣了。
遺憾歸遺憾,他也不能光顧著看熱鬧,不管非洲同事們的難處,不能因為萬隆會議知名度高,他不管非洲的燃眉之急,還是殖民地對英國比較重要。
蘇丹獨立這件事,艾倫威爾遜一定要給非洲殖民地獨立一個范例,獨立后的國家過的怎么樣他不管,越差越好。說不定他都是在拯救非洲人民,據他所知,蘇丹獨立當年,南北蘇丹的黑人和阿拉伯人就打起來了。
要是分治成功的話,說不定會少死很多人,從這一點來說,他現在說自己拯救非洲都行。
經過了已經初具規模的迪拜中轉,兩人趁著加油的時候,還對迪拜進行品頭論足一番,表示這以后一定會成為一個航空中心,才繼續飛往倫敦。
如果不是時間不沖突,艾倫威爾遜兩人還想要看望一下老上司巴倫爵士。
當彗星一號降落出現在倫敦上空,通過窗戶,艾倫威爾遜看著下方的倫敦。經過倫敦煙霧事件之后,倫敦的改造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兩年的時間,倫敦不少城區已經大變樣,尤其是原來作為倫敦貧民區的東區變化最大。
這里面怎么也有艾倫威爾遜一定的功勞,他有充足的理由這么認為。
走出機場,艾倫威爾遜和約翰約定各自發動人脈,他本人最大的人脈,當然是訪問美國大獲成功,風頭一時無兩的第一海務大臣蒙巴頓。
蘇丹獨立是一件大事,必須要確保符合英國的利益,至于怎么符合英國利益。反正蘇丹和埃及的關系太親密不符合。
后世的埃及已經發現,在把英國趕走的過程中,還是被英國坑了,人口爆炸全是沙漠的埃及再也不可能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力量,埃及一直試圖推動與蘇丹的重新統一,建立一個地跨尼羅河上下游的國家;蘇丹北方的一些阿拉伯人,也曾想努力推動與埃及的合并或聯盟。
這是當然的,英國控制蘇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尼羅河流域,從而壓制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