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了這些邊緣群體好,英國本土雖然有印度社區,但人數并不多,不客氣的說,都是當初艾倫威爾遜親手發的居住證,人均百萬英鎊資產。
這樣的人倫敦政府是歡迎的,倫敦市民也不會反感到哪去。艾倫威爾遜也就大方這么一次,那種事以后根本不會再有了。
從這一點來說,他不愧是印度人民的老朋友,給予了印度特殊的待遇。
現在時過境遷,蘇丹的情況和印度又不太一樣,關鍵是蘇丹這個國家在非洲,要是大方的把人都接回去,以后非洲殖民地獨立都有樣學樣,弄回去一群黑人想想都難受。
黑和綠占一樣就算了,要是兩樣都占,帝國公仆可不過去自己心里那一關。
他一直都尊敬農業時代最成功的和平教文化,尤其是那種極難同化的特點,什么中國、什么印度也就圖一樂,和和平教的擴張速度一比什么都不是。
真當三大宗教出現最晚,擴張速度最快的宗教是開玩笑,沒大航海基督世界都被包圍了。
兩人經過了商量之后,馬上分別行動,清算英國殖民蘇丹,留下了多少和殖民地人組成的家庭,應該是不多,要是法國殖民地就不用查了,拉丁人是著名的管不住褲襠。
世界并不是圍著一個帝國專員轉,在他忙活著大英帝國在蘇丹收尾工作的同時。
世界各地也都發生著各自影響深遠的大事,雖然美國還沒忘記對華約成立展開抨擊,但艾森豪威爾并不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對抗上面。
他雖然是一個軍人總統,卻啟動了美國的大基建工程,他利用在二戰中積攢的聲望,推動了美國具有戰略性的高速公路計劃,龐大的建設資金從哪里來成為了問題的關鍵。
艾森豪威爾力排眾議,開出了用聯邦財政投資、增加就業、增加收入、提高稅收的一攬子方法醫治通貨緊縮的藥方。
在擺平了各方反對意見之后,這一項一直服務到二十一世紀的大基建工程,在一九五五年正式啟動,長期投入的資金預計高達千億美元,占據美國當今國家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
一封從吉隆坡的電報到達蘇丹首府喀土穆,這個消息是來自于南越,吳庭艷發起了全民公投,形勢對保大帝非常不利。
作為一張被法國人用過的牌,保大帝美國人顯然使用不太順手,還是希望更加和美國有淵源的吳庭艷,來控制住這個抵抗親蘇力量南下的橋頭堡。
愛麗莎這一封電報,是因為得到了保大帝的詢問,一旦公投結果對他不利,原來的承諾是否有效,這個承諾當然是艾倫威爾遜,馬來亞華人眼中的中堂大人做出的。
接到了電報的艾倫威爾遜,馬上回電給愛麗莎,之前的承諾當然有效,讓保大帝放心。
和妻子保持聯絡,就不用往吉隆坡發電報了,帕梅拉蒙巴頓已經返回英國,并不是因為婦女運動在打拳,而是北海石油出現了好消息,如果說其他石油資源的發現,利益還是被英國的石油公司得到,那北海石油的發現,給英國帶來的好處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