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想要繼續把法語文化推到英屬殖民地的,這必須要防著一手才行。
所以蘇丹分治必須有一個前提,就算是分治了,也不能比旁邊以法國文化為主的乍得要弱,從面積和人口都要占據上風,不然萬一法國伸手,對立后以英語文化的國家,抵抗起來就很困難。
所以當初真有了可以把印度分治的機會,艾倫威爾遜想半天,也不能把印度給拆成眾多小國,首先不一定成功,成功的后果是一堆印度教小國都得管巴基斯坦叫爸爸。
約翰是蘇丹專員,目標比艾倫威爾遜要大得多,所以他必須留在喀土穆。和南蘇丹的黑人談判,就只能艾倫威爾遜代勞了。
“真是麻煩你了。”約翰有些不好意思,艾倫威爾遜好像是過來打下手一樣,可實際上對方還比他高半級,高的地方在于艾倫威爾遜是海外資產管理委員會的副秘書長。
“把貴重金屬好好計劃運回倫敦,留下英鎊給蘇丹做外匯就行了。”艾倫威爾遜不在意的擺手,這就準備和非洲黑叔叔好好談談了。
不同的殖民地有不同殖民地的管理方式,比如東南亞,不管殖民的是哪個歐洲國家。都不約而同的選擇扶持華人,壓制本地土著。
后遺癥當然存在,一旦殖民地獨立,華人長久留下的印象就是殖民者的幫兇,大多數土著能看到的不平等之源。
英屬印度就比較復雜,在不同的時期,英國對和平教和印度教有不同的態度。
很難說到底更加對哪個教派不錯。誰讓這兩個宗教都半斤八兩呢但讓艾倫威爾遜來說,和平教還是比印度教高出不止一個層次。
非洲大區有特殊的匹配機制,英國不是沒想過在蘇丹鋤強扶弱,對黑人好一點,但嘗試過后還是老老實實的選擇拉攏阿拉伯人,黑人確實是不好扶持。
返回贊助的別墅,艾倫威爾遜脫下了襯衫,因為有鍵政知識儲備,他來之前就知道蘇丹的天氣以酷熱出名,幾乎和世界熱極巴士拉是一個級別的存在。
但想象還是和親身經歷不一樣,喀土穆動輒四十度的氣溫確實很難熬。
進來之后艾倫威爾遜笑了,海蒂拉瑪不著片縷的仰臥在大床上,正對著屋頂的吊扇,身體呈現一個大字,連艾倫威爾遜進來都不愿意動一下。
“親愛的,我可以理解你對抗酷熱的決心,但是這個姿態,很讓我為難。”艾倫威爾遜赤著上身,但和玉體橫陳的影后相比,就什么都不是了。
海蒂拉瑪直哼哼,一點也沒有想動一下的意思,“我后悔了,這比赤道附近的馬來亞還熱,把我烤冒油了。要不是你要求,誰會來這種鬼地方”
艾倫威爾遜也無奈,要是別人這么說,他肯定暴露杠精本質,反問誰告訴你一定是赤道附近熱,世界溫度高的地方都在巴士拉一線,維度并不靠近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