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威爾遜還不了解澳大利亞人澳大利亞要是農業條件好一點,能夠撐起來一億人口的盤子,別說是英國了,澳大利亞人都敢把美國人說話當成放屁。
涉及到澳大利亞安全的東西,澳大利亞人都不會反對,而當今世界最能保證安全的東西就是和核這邊的東西,正好現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鈾礦,時機非常合適。
歐洲這邊競爭太大,按照幾十年后的亞洲怪物房的說法,歐洲才是真正的怪物房。而且各國的體量都差不多,想要碾壓都不可能。
這就能理解英國為什么遠比法國態度軟化,也同樣不愿意放棄殖民地了。
一旦放棄殖民地,英法和德國有什么區別憑借本身的體量,連對付意大利都費勁。
艾倫威爾遜和妻子商量了之后,決定看看能不能在鈾礦問題上,得到政府的支持。
其實以帕梅拉蒙巴頓之前和澳大利亞簽訂的合同,蒙巴頓集團完全可以甩開英國,以集團的名義和澳大利亞來談,只是甩開國家,要是美國也加入進來,就可能會雞飛蛋打。
蒙巴頓集團之前宣稱鐵礦儲量為二十億噸的規模,從儲量上降低美國同行的窺視。這在鐵礦上有用,但鈾礦可不同于鐵礦,重要性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要命的東西,要是沒有國家做后盾是不行的,很快,艾倫威爾遜就到達了白廳,告知了蒙巴頓集團發現鈾礦的消息,也直言需要政府作為后盾。
“鈾礦多大”諾曼布魯克聽了之后心里一驚,這可是大事,忙不迭的追問。
“儲量上超過已經發現的所有鈾礦,品質也超過。”艾倫威爾遜毫不隱瞞的回答。
隱瞞是沒有意義的,比起鐵礦幾十億噸的儲量,鈾礦的儲量太小太容易計算了。走遍全世界樣本也不多,模糊視線簡直侮辱其他國家的智商。
打馬虎眼還不如誠實一點,直接表明需要國家的支持。
“你怕你妻子的集團,在鈾礦的開采上,受到國家力量的施壓”諾曼布魯克一個公務員體系的首領,馬上就明白了艾倫威爾遜的用意。
蒙巴頓集團在澳大利亞跑馬圈地,不斷尋找可供開采的礦產,包括但不限于煤鐵、天然氣、黃金、銅礦,這些都是商業范疇的礦產,鈾礦可不同。
“關鍵是帝國也需要鈾礦,有國家的影響更好。”艾倫威爾遜毫不掩飾要交出鈾礦份額的決心,至少在鈾礦這件事上,他愿意拉國家入伙。
艾倫威爾遜不但聯絡英國的大貴族投資澳大利亞,還想把國家資本引進去。
于是這一次和內閣秘書的溝通之后,代表英國和澳大利亞談鈾礦的人選已經出爐了。艾倫威爾遜本人是最合適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