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艘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造價就快兩億了,英國的開價過分么這個世界上除了英國和美國之外,沒有國家還有建造大型航空母艦的經驗了。
美國不會賣這種國之重器,但英國可以,所以對于澳大利亞來說,只要真想要的話,這是只有一個選項的選擇題。
澳大利亞肯定買得起,因為現在的澳大利亞政府,肯定遠比原本的歷史時空有錢。
原因在于帕梅拉蒙巴頓簽訂的勘探合同,除了自己的那一份,澳大利亞政府和西澳大利亞州政府都占據了不少的股份,只是加起來也沒蒙巴頓集團多。
這有什么區別,這個區別很大了,每出售一噸鐵礦石,澳大利亞政府和西澳大利亞州政府都能分到錢。這和后世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出售并不同。
某種意義上,現在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已經成了半國企的模式,不是國企的那一半多是蒙巴頓集團。而后世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布局,力拓和必和必拓對各大鐵礦的權益,不是百分之百就是百分之八十五。
帕梅拉蒙巴頓和澳大利亞政府的開采合同,其實和未來的巴西淡水河谷模式類似。巴西政府就要求拿到境內鐵礦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謀取控制權。但未來的澳大利亞并不是。
后世澳大利亞無法從天文數字一般的鐵礦石出口額分到這么多錢的,現在就可以。
讓帕梅拉蒙巴頓這么做的原因,不是為了排除其他競爭者么。現在看來效果非常不錯。
在澳大利亞勘探領域,現在蒙巴頓集團沒有對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澳大利亞政府和西澳大利亞州政府。
“弗蘭克,我要回到吉隆坡了。;臨走之前告訴你一件事,去年馬來亞進口澳大利亞三千三百萬噸鐵礦石,購買價格為五英鎊一噸。花費一億五千萬英鎊。澳大利亞政府和西澳大利亞州政府至少拿到了七千萬英鎊的收入。”
艾倫威爾遜決定告訴弗蘭克,自己管理的馬來亞殖民地給澳大利亞創造的鐵礦石出口數據,讓弗蘭克談判的時候更有底氣,至于運費零點四英鎊就不用說了。
運費這一部分的價值,主要創造給英國本土的各大造船廠了。造更大的船,由于采用大型專用船降低了海上運費,才能夠獲得距離較遠的資源。
現在從每英里的海上平均運費來看,可知其運費率的降低幅度是非常大的。
專心致力于使用礦石專用船,而謀求降低運費成本,對馬來亞殖民地有好處,對英國本身就是一大支柱的造船業也好處巨大。
造船業這一部分和弗蘭克的軍售談判也有關,沒有繁榮的造船業,英國不可能把建造軍艦的成本壓低,從后世的美國就知道,民用造船垮了,光憑借軍艦訂單是救不回來的,軍事采購的成本一定會上天。
兩人就差拿著筆,把澳大利亞公開的財政收入一筆一筆的列出來計算。想要借此摸清楚澳大利亞的財政底線到底在哪。
這一次英國可是拿出來了甚至新到只有草案的航空母艦來做軍售,肯定是物超所值的,想要多拿一點錢并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