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萬隆會議吧,這一場會議在那兩個國家被拔高到了意義。”艾倫威爾遜不置可否,旋即輕松道,“不用管他們,距離遠除了叨叨兩句什么都做不了。人家不是站起來了嘛,表現一下不畏強權可以理解。”
罵是罵不死人的,對艾倫威爾遜尤其如此,這個話題就告一段落,主動詢問了一下和葡萄牙的合同,小姨子還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半個屁股可不能白收。
吃過晚飯,等到公主殿下離開,帕梅拉蒙巴頓借著這個由頭說起了想要去一趟巴黎的想法,“說到這,法國人還真有人邀請我去一趟。這一次幫著瑪格麗特分流勘探隊,說不定還能談談軍售的事。”
“怨仇級航空母艦”艾倫威爾遜一聽來了興趣,“能搞定這件事,誰有這么大的能量”
“是莫內先生。”帕梅拉蒙巴頓沒什么隱瞞的,尤其是對自己的丈夫,“我覺得,他有可能促成怨仇級航空母艦的軍售。”
“他啊”艾倫威爾遜神色一凜,“他說不定真有這個能力,促成軍售是最好了。不過你心里要明白,倫敦對什么歐洲合眾國之類的理想從來都是很警惕的。”
莫內的人脈豐厚,遍及英美兩國,甚至還做過常公的顧問,也可以說在東方也有人脈。
在廣泛的英、美人脈的基礎上,莫內獲得了馬歇爾計劃在法國監督實施的權力,戴高樂不得不借重莫內的人脈關系去打通美國的資源,并委派莫內制訂法國戰后的五年經濟恢復計劃。
盡管戴高樂與莫內存在著國家主義和國際主義價值觀的根本區別,但法國太需要美國的援助了。
莫內是法國促成煤鐵共同體的堅定支持者,比起半年一換話事人的法國政府。這位仁兄代表著另外一部分認為天長地久才是權力的人。
莫內以及他的支持者,理想的歐洲就是后世的歐盟,甚至更進一步的歐洲合眾國。
而戴高樂充其量只是認為歐共體就足夠了,后者是想要讓法蘭西繼續偉大的人,對歐共體的認識只是展現法國影響力的框架,讓法國更加強大。
倫敦目前的想法很假單,借著歐共體補充自身,兩翼齊飛,比戴高樂的想法還保守。
所以一聽說莫內這個名字,艾倫威爾遜首先就提醒妻子,別中了什么歐洲合眾國的毒。
“知道了,不過我也聽說,莫內在推行經濟共同體理念。”帕梅拉蒙巴頓點了點頭,小聲道,“莫內旁邊有不少很有實力的公司和家族,能量很大的。”
帕梅拉蒙巴頓如數家珍,他們包括法國方面的前總理安托萬比內,法國情報部門的首腦讓萬雷特、莫內和外長舒曼。德國方面有德國第一任總理康萊德阿登納也和莫內過從甚密、原奧匈帝國的王儲、哈布斯堡王朝的掌門人奧圖哈布斯堡,還有與梵蒂岡銀行關系密切的意大利銀行家卡洛培森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