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威爾遜當然不可能知道記憶中不符合的未來,但這件事總需要人手吧。北羅德西亞的斯拉夫人更為合適,他畢竟對斯拉夫人還是有救命之恩的。
有帕梅拉蒙巴頓的渠道,再有格雷斯的屬下去護送,這件事就變得相當容易。也算是大宗貨物運送了,不由得不謹慎。
如若不是接到一封電報,艾倫威爾遜就在馬來亞繼續維護社會正義,為繁榮富裕的馬來亞做貢獻,可惜一份來自倫敦的電報,打斷了他的愜意生活。
內閣辦公廳第二任內閣秘書,現任財政部常務次長的愛德華布里奇斯,已經真是要退休了,就在巴倫爵士宣布退休的僅僅幾個月之后。
愛德華布里奇斯今年已經六十三歲,按照正常退休年齡,他已經延遲退休三年。
在內閣秘書生涯當中,最為值得稱道的時間,就是在二戰爆發,丘吉爾領導英國的時候。
丘吉爾入主唐寧街十號,從個人角度講,愛德華布里奇斯心情十分復雜。
丘吉爾年長布里奇斯近二十歲,在擔任財政大臣時便是愛德華布里奇斯斯的上司。丘吉爾對愛德華布里奇斯慧眼識人。在前線作戰、忠于職守和專業能力上,內閣秘書都無可挑剔。
在當時,在很多中立的官員和政客看來,丘吉爾仍是危險的冒險分子,有可能像他在應對達達尼爾戰役時那樣,使英國陷入重大危險之中或魯莽采取行動。
愛德華布里奇斯也是這么認為的,事實證明這種認為并沒錯,可能這也是愛德華布里奇斯和丘吉爾保持距離的原因。
九百一十九次戰時內閣會議,凝結了愛德華布里奇斯的汗水,但對于艾倫威爾遜而言,他要回去一趟的原因,就在于知恩圖報這個準則上面。
“愛德華爵士要退休了”帕梅拉蒙巴頓很快也知道了這件事,“其實愛德華爵士還可以繼續工作兩年,誰也不會說什么。”
“可能是不愿意繼續工作了,這兩年白廳和內閣都有隱患,工黨的黨魁和副黨魁,愛德華爵士這個財政部常務次長和諾曼爵士這個內閣秘書。權力,可是一個讓人迅速改變的東西。”艾倫威爾遜滿是感嘆的道,“親愛的,不過愛德華爵士有著深厚的人脈,你懂我的意思么”
“旋轉門。”帕梅拉蒙巴頓一點就通,隨后表示支持道,“那你就回去一趟,剩下的事情我來安排,畢竟愛德華爵士對我們也算是非常照顧的。”
政府官員退休或離職并不是結束,之后下海進入企業、學校任職并不是多新鮮的事情。后世美國的類似現象比較出名,但作為爹地,英國當然也有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