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你來了。”艾倫威爾遜出現在珀斯機場,過來迎接這位未來的工黨領導人。
四十歲的哈羅德威爾遜,在工單已經站穩腳跟,本次作為航天事業的負責大臣,可以說更進一步,躋身于工黨的高層當中,可以說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四十歲這個年齡對于政客而言,可謂正值壯年,一切都在大有可為的時候。
“艾倫,辛苦你了。”哈羅德威爾遜滿臉的笑容的開口,“首相對航天計劃十分重視,武麥拉發射場的藍光導彈試驗計劃,非常的重要。”
“大臣的目的我已經知道,我們回去再談。”艾倫威爾遜做了一個請的姿勢,讓這位內閣大臣上車,武麥拉發射場是英國重要海外資產。
而且艾倫威爾遜也知道,航天發射中心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定要臨近赤道。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發射場建在靠近地球赤道的位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因為被發射衛星的飛行速度是由運載火箭的速度與地球速度的轉動分量疊加起來形成的,在運載火箭的速度一定的情況下,發射場的緯度越低,地球的轉動速度越大,從而可使被發射衛星的軌道速度越大。
如果從赤道向東發射衛星,則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的轉動能量,這實質上是借助地球的自轉力來提高衛星的飛行速度。
另外,從赤道或靠近赤道的發射場向東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時,可使衛星的飛行軌道與最終軌道處于或靠近同一平面內,這樣可以節省衛星橫向機動到地球靜止軌道位置所需要的大量能量,大大延長衛星運行壽命。
從這一點來說,英國當初選擇澳大利亞興建航天發射中心,是一個很明智的決定。
這一點蘇聯就非常的吃虧,可以說處在高緯度的蘇聯,光是地理環境這一點就要付出很多的額外成本。
哈羅德威爾遜來之前,他就已經以海外資產管理委員會的名義,讓武麥拉發射場的負責人制定了詳細的未來航天計劃,然后以當前的官職進行干涉和修改。
于是在這個年代邏輯最為清晰,紙面上無懈可擊的航天計劃正式出爐。包括但不限于,發射衛星、載人航天和登陸月球。
這都是考慮時代背景,把空間站拿掉的結果,不然的艾倫威爾遜潤色過的航天計劃。只要泄露出去,賣給美國人輕易就可以變現幾百萬。
相信就算是美國人,現在也對航天的具體步驟一籌莫展,不知道具體要怎么實行。
而艾倫威爾遜的計劃,完全可以起到一個大綱的作用,這是多少錢多買不來的。
“尊敬的大臣,受限于機密,和考慮到蘇聯克格勃的強大。這一份計劃你可以帶回去之后,直接交給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