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大臣,不過我們一般把這稱之為外交。”艾倫威爾遜擠眉弄眼的笑著道,“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上,美國和蘇聯將要投入的資源,將會遠遠超過英國無數倍。我們盡量會少犯錯誤,但也不能彌補巨大的物質差距。不提別的,蘇聯在資源整合上,過去有無數例子證明,真的很強。”
“你指的是抄襲”哈羅德威爾遜吸收了這些話的意思,拿出來一根雪茄點燃。
雪茄是帕梅拉蒙巴頓送的紀念品,一旦古巴變色,這種雪茄的價值將急速飆升。
哈羅德威爾遜在公眾場合從來都是叼著大煙斗,一副親民的形象。不過在私下,哈羅德威爾遜的大煙斗和麥克阿瑟的大煙斗作用差不多,只不過是人設的一部分。區別是一個為了親民一個為了裝逼。
“呃也可以叫逆向工程,后發國家追趕的常態,并不局限任何一個特定國家。在人類文明當中,曾經有無數類似的例子出現,近一百年來,德國和美國也都走過那個階段,現在蘇聯也正在這個階段。”
沒等哈羅德威爾遜回答,艾倫威爾遜繼續長篇大論,“美國和蘇聯人口眾多地大物博,科技大體上和我們是一個層次,對抗起來真的很難。殖民地雖然人口眾多,但并非高質量的勞動人口,在非洲的很多殖民地當中,殖民地的臣民混混沌沌,簡直都不知道在活著,這部分人口是幫不上什么忙的,做出來的貢獻就非常低級。”
再次讓哈羅德威爾遜沒把話說出口,艾倫威爾遜繼續道,“而像是中國、印度那樣同樣具有體量上優勢的國家,短期內還有很多課程要補,基礎層面上和英國相差很遠,短期內倒是不值得擔心,所以能和英國在航天領域上競爭的國家只有一個相似者,就是法國。”
“而英國之所以要進入歐共體并且起到領導作用的最大原因,就是阻止法國人領導這個組織,從而利用上歐洲國家的人口和工業能力,對英國實現反超。一旦出現那樣的事情”
“文明的顛覆,英國的浩劫。”哈羅德威爾遜滿臉的凝重,似乎在設想這樣的未來。
“誠然,大臣。”艾倫威爾遜帶著滿意的笑容,對大臣的悟性十分認可,而后進一步強調道,“如果在航天計劃當中,把壓制法國作為其中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不難。一旦在未來的競爭當中,我們無法和美國以及蘇聯的競爭勝出,還能夠以此安撫公民的情緒,至少部分成功,不會讓執政黨掉支持率。”
政客的關注點就是政績,政績要出現的根源在于支持率,從支持率角度。艾倫威爾遜了哈羅德威爾遜返回倫敦之后,應該將英國航天計劃的底線定在什么地方。
哈羅德威爾遜作為內閣大臣,不會長期呆在國外,哪怕澳大利亞對英國有深深地舔狗心理,為此還在英國的航天計劃上鼎力支持,議會通過了兩千萬澳元的撥款。
親自來一趟發射場,表達了英國政府對航天事業的關心,就要離開了。剩下的事情,則責任不明,航天發射場當然有專門的負責人,但上面還是要有人管理的,除了英國的撥款之外,澳大利亞也出資支持。
而英國方面的管理者,經過了白廳綜合民間集資,其實主要是蒙巴頓集團的出資。加上馬來亞殖民地在海外資金上的份額,最終做出的決定是,艾倫威爾遜有行政管理的權力,而為了制衡他的管理,需要英國駐澳大利亞總督斯利姆元帥,代表英國政府進行監督。
同時斯利姆作為元帥,也一定意義上代表軍方的態度,也符合航天工業軍民兩用,尤其是軍這一面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