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從北美擴散到日本,也非常正常,整個日本依靠美國市場過日子。
而艾倫威爾遜記得,一九五七年的經濟危機,對日本沒有重創,雖然日本有段時間過的相當難受,但二戰的軸心國三國都沒被長時間影響。
軸心國三國在戰敗之后,都采取了壓低幣值的辦法促進出口,意大利還和蘇聯相當曖昧,應對危機各有各的辦法,這其中聯邦德國甚至只滯脹三個月,就一切恢復正常。
這一次的經濟危機,真正倒霉的是英美兩國,尤其對美國造成了很大的打擊。英國的損失僅次于美國,不過英國被打擊要考慮到歷史上的蘇伊士運河戰爭,而現在蘇伊士運河戰爭還沒影。
幾乎是捆綁在美國身上的日本經濟,自然會首先被影響到,幾乎是同時,美國和加拿大深陷經濟危機的時候,隔著一個太平洋的日本就同時進入經濟危機當中。
化學工業、機械工業,造紙業,分別下降了百分之九到百分之十三,鋼鐵、皮革和有色金屬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三。
經濟危機像是颶風一般襲來,將整個日本帶入了風聲鶴唳當中。而這還遠遠不是結束。
“我記得這一次危機,好像是戰后美國第一次出現貿易逆差。”艾倫威爾遜看著各大報紙對經濟危機的報道,回想起來了這一次的危機帶來了什么。
布雷斯頓森林體系下,捆綁黃金的美元對美國是雙刃劍,一方面出于在全世界的結算比例,美國應該保持貿易逆差。可美元和黃金捆綁,一旦出現大額貿易逆差,美國的黃金儲備就可能會被兌換一空。
捆綁黃金的美元,其實遠沒有后世的石油美元來的強大,美國一直擔心其他國家借用在手的債務對美國的黃金儲備發動攻擊。
從一九四五年戰后,美國長期保持貿易順差,戰爭時期積累起來的產業優勢還是相當強大的,可以讓美國單方面的表示友好,既其他國家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貿易保護,占美國一點便宜。
當然美國最想削弱的肯定是英國,本來對英國的削弱是從不松懈的,但在新德里,十萬公務員齊心合力把英屬印度給變現了,四百萬平方公里,讓他們做成一個大補丸給英國吞了下去,主要的外部原因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以及歐洲各國的親蘇勢力,讓英國緩過勁來之后,令美國判斷還是放英國一馬。
多種條件促成了英國匯率管制的遺留,帝國特惠制在匯率管制的保護中,才給了海外資產管理委員會這些年發揮作用的機會。
此后,歐洲和日本生產能力得以重建,內需擴大,給美國商品了更大的市場;歐洲和日本產品輸出美國的數量不斷增長,但卻仍不足以平衡來自美國的進口,美國進出口仍然保持大額順差,世界經濟進入良性循環。
期間一九四八年和一九五四年的經濟危機,只不過是小打小鬧,美國只是略微調整就安然度過,但是這一次不同,從剛開始,日本就和北美同步受到了影響。
經濟危機幾乎在一月之間,就蔓延到了各國,在吉隆坡的艾倫威爾遜在此時接到了白廳的電報,電報來源于內閣秘書諾曼布魯克,讓艾倫威爾遜馬上回到倫敦一趟。
“看上了海外資產管理委員會的流動資金”艾倫威爾遜看著電報,馬上拿起來電話道,“理查德,你來辦公室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