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措施是,將尼日爾河三角洲的熱帶雨林推平,有沒有數據”
面對艾倫威爾遜的提問,羅伯茨如數家珍的道,“尼日爾河三角洲是伊博族的聚集區。三角洲面積四萬平方公里,但加上周邊的可開發土地,有十萬平方公里以上。”
“開發面積足夠,很好。”艾倫威爾遜沉吟了一下道,“按照歐洲木材市場原價的五分之一進行收購,將其投放到歐洲市場。這個價格絕對不會賣不出去,森林摧毀之后,將土地分給當地人,我要是沒記錯的話,伊博族和我們關系不錯。”
“面對北方的異教徒時候尤其如此。”羅伯茨調侃道,“尼日利亞北方的生存環境不如南方,但伊博族人口和北方不占優勢。但對英國還是很有好感的。”
“開發土地進行分配只是第一步,我們之前在三大區建立了三個中心城市。而現在的計劃則是用鐵路和公路連接起來。”艾倫威爾遜提出建立尼日利亞道路網的計劃,“只要尼日利亞人能夠足夠的原材料,我們連電網度可以考慮。只要尼日利亞需要,水電站也可以承建。”
“計劃連接三大區的鐵路和公路,計劃對拉各斯的黑人區進行翻新,計劃開發尼日爾河三角洲,計劃對尼日爾河三角洲進行資源勘探,所有項目馬上啟動。”
“艾倫,尼日利亞賬面上沒有這么多資金”羅伯茨大吃一驚的道,“我們去哪找錢。”
錢當然是不可能憑空變出來,尼日利亞的石油資源還沒被發現,所以第一筆資金,除了尼日利亞本身的自治領儲備之外,只能把農產品換。
而這個時代尼日利亞的主要出口就是農產品,不像是后世建立在石油產業之上。
“把尼日利亞的糧庫全部清空,存放的糧食運到本土。這里是熱帶,想要種地隨時可以開始。不用擔心,熱帶氣候儲存也費事,我們也是為了自治領的公民著想。”
艾倫威爾遜大筆一揮,要將整個尼日利亞的農產品清空,運回英國本土穩定物價。
熱帶雨林在艾倫威爾遜眼中價值不大,一般的熱帶雨林都土地貧瘠。
就算是變成耕地也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發生土質退化,如果尼日爾河三角洲的土質可以的話,還能用上幾十年,要是和一般熱帶雨林沒區別,五到十年種植成本就會大大提高。
不過那個時候尼日利亞已經獨立了,他不操心獨立之后的尼日利亞,只管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