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初登大寶的美國,現在還在小心守護著來之不易的世界霸主位置。死死地盯著勢頭猛烈的蘇聯,同時防止大英帝國死灰復燃。
有理由懷疑,一旦英國出現復興的征兆,美國就會開始敲打英國。
幸虧再怎么樣,美國也不會用戰爭解決問題,不然的話,以英國所處的環境,還真是一點辦法沒有,有時候想想做美國的盟友,還不如做美國的敵人來的自由。
從莫爾洛斯頓哪里拿到了關于北海石油的勘探和儲量預估報告,艾倫威爾遜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當中,借由尼日利亞自治領的官員,改出來了一份具有專業性的權威認證。
幾內亞灣就是第二個波斯灣,從地質和板塊上具有和波斯灣心思的特征,報告幾乎有上百頁,凝結了海外官員的辛勤汗水。
當報告交到莫爾洛斯頓手中的時候,他不由得對官僚機構的無恥大開眼界,“威爾遜先生,不管你做出來的文件多么以假亂真,可要是沒有石油的話,蒙巴頓集團將承受巨大的損失。”
“帕梅拉完全頂得住。這個損失是可以承受的。”艾倫威爾遜心說他還不知道妻子的身家
別說一個幾內亞灣石油項目,就算是再來十個也能頂得住。
一個公司當中需要莫爾洛斯頓堅持己見的高層,換做另外一個場合,艾倫威爾遜肯定會表達對他的贊賞,可現在不行。
尼日利亞自治領的資金有缺口,他又已經保證過不需要內閣撥款。
尼日利亞自治領有四千萬人口,不是只有十幾萬公民的紐芬蘭,他調集一批勤勞肯干的華人出出汗,把負債抹平就完事了,這么大龐大的人口注定,需要大量的資金才能推進計劃。
他可以動用自治領的賬面資金先把第一波開發成本頂過去,在借由尼日爾河三角洲的木材產出加碼,但這也不一定夠。
釋放石油勘探的假消息,借由民間游資助推自己的計劃就是唯一的可行性選擇。
如果是不知名的小公司,發布關于幾內亞灣的石油勘探報告,絕對不會引起這么大的轟動。但蒙巴頓集團鄭重其事的拿出來這一份報告,就完全不同。
目前已知,蒙巴頓集團在短短不到十年時間,發現了利比亞石油、阿爾及利亞石油、北海石油、和帝汶島油氣區。以及西澳大利亞鐵礦。
在勘探上有著驚人的成功率,已知確認失敗的是紐芬蘭海洋勘探暫時失敗。之所以說是暫時失敗,因為紐芬蘭勘探的部門一直沒有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