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全身上下無一處不美。”艾倫威爾遜一副世界在我面前低頭的氣概。
“就知道說好聽的。”捂著嘴的波金娜一溜煙離開,多了一會兒才回來,“你們幾個國家隨便談談就把第二個波斯灣給分了,真不愧是殖民帝國。”
“我必須要糾正一下,英國和其他殖民帝國是不同的。”艾倫威爾遜愛國之心爆發,同時也深信不疑的道,“如果殖民時代是一個必然的選擇,這個世界被英國殖民是一種幸運。當然其他國家可能不這么認為,因為立場不同。”
殖民時代肯定是罪惡的,但某些換做自己的國家殖民,一定會共同發展,不會這么殘酷的洗腦包,無非就是沒趕上殖民時代站著說話不腰疼。
帝俄擴張的時候,好像也沒仁慈到哪去。至于某大國,清朝是不會選擇殖民道路的,刀要過火,人要換種比較符合清朝擴張的思路。
至于明朝不征之國都快把自己圍成圈了,根本上就杜絕了擴張的可能。
兩個王朝的政策類似,趕苗拓業是兩個王朝一直延續的政策,滿人和漢人在這方面沒區別。細微差別就是清朝鎮壓的名單當中也包括漢人,明朝鎮壓的名單包括女真。
對于境內其他民族而言,政策是一貫的,不服就死。如果有近乎不可能的可能,兩個王朝真的嘗試殖民,在歷史書上無非就是留下一句話,某某時期,出現民族大融合
至于融合的人,一個改朝換代人口減一半為常規操作的國家,不需要深想哪去了。
當然真正的歷史,殖民時代英國是最大的獲利者,干過的事情不能當做沒發生過,波金娜內涵他兩句他可以挨打立正,但要說把英國換成其他國家推行殖民政策,世界就更好了,艾倫威爾遜是一個字都不信。
“我也不是指責你什么,幾內亞灣這么大,我們也出點力。”波金娜委屈巴巴的小聲請求,充分體現了反戰敗不反戰的特質,從這點來看,波金娜已經是一個心理上的德國人了。
“沒辦法,你可以嘗試在法國兼并出來一個石油公司,用間接的方式進入幾內亞灣。道達爾你別想了,法國沒我們英國這么好說話。”艾倫威爾遜沉思片刻,為波金娜指出了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法國對德國還是想要拉攏的,抓住這點想想辦法。”
波金娜要的不多,至少在艾倫威爾遜眼中是這樣的,幾內亞灣這么大,借由一下德國的力量,說不定可以讓非洲的歐洲力量更加穩固。
當然會不會成功艾倫威爾遜可不敢保證,法國人的吃相一直都很難看。英國是殖民國家當中的道德高地,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身為一個平權先鋒,他對女性的幫助從來都盡心盡力,尤其是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們。
他來布魯塞爾之前,還指點兩個女總裁,幫助黃道十二宮的成員,代言法國的奢侈品品牌,開拓北美市場。
波金娜雖然有前科,但只要開口,他仍然愿意幫助。誰讓他是親歐派呢,殖民帝國都搖搖欲墜了,多一個歐洲國家幫忙,就多了一份力。
歐共體外長會議,確定了幾內亞灣劃界,讓涉及國家摩拳擦掌準備派人去挖掘黑色黃金的同時,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這座蘇聯投入巨資的發射場,此時迎來了當前世界火箭領域近乎全部的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