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對緬甸投資的開始,這件事也可以開始了,對緬甸投資可以視為經濟層面的轉變,而后者可以視為政策方面的轉變。
正準備對殖民地進行政策調整的艾倫威爾遜,接待了海蒂拉瑪的到來,“法國今年的學生運動和抗議好像頻繁了不少。聽說是阿爾及利亞戰爭導致的財政負擔很大。”
“哦,是這樣。”艾倫威爾遜滿臉的驚訝,絕口不提他之前已經從妻子的債券當中發現了端倪,旁敲側擊的詢問,“有什么政治變化沒有對阿爾及利亞的態度方面。”
這可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出現的時間,戴高樂終于在蟄伏了多年之后,再次走到政治舞臺的中心,可惜海蒂拉瑪對此不知情,迷糊的搖著頭。
“好吧。”艾倫威爾遜也知道,對于一個最大的優點是顏值的大明星來說,國家大事確實是稍微遠了一些。
他只記得,第四共和國晚期的政治運動和阿爾及利亞戰爭有著極大的關系。
因為反戰言論的發酵,以阿爾及爾為大本營的法國外籍集團和非洲法軍,效仿前輩支持拿破侖三世的舊事,對第四共和國進行了逼宮,期待戴高樂出來主持大局,繼續阿爾及利亞戰爭。
帶著海蒂拉瑪的氣息,返回家中的艾倫威爾遜,還是要找和法國精英階層關系不錯的妻子詢問這件事,“聽說今年法國國內的抗議和游行增多了不少”
“有所耳聞。”帕梅拉蒙巴頓點頭,然后疑惑的詢問,“怎么忽然問起這件事”
“法國一旦政局不穩的話,你要知道美國一直對北非局勢非常關心,想方設法的干涉。”
艾倫威爾遜指出了這一點道,“法國處在戰爭中,局勢不是很穩固。而且阿爾及利亞和法國本土不遠,華盛頓肯定是擔心,法國真的把北非變成本土。對此我有些擔心。你問問的朋友們,還有法國國內現在對阿爾及利亞的認識,是否堅決”
換政府對法國人來說,并不影響堅持阿爾及利亞戰爭的決心,議會制國家比總統制國家容易干涉的多,阿爾及利亞的既得利益者,很容易就能在國民大會上收買到自己發聲的議員,然后往賣國賊的框架當中一套,讓新政府繼續支持戰爭。
不過這一招也不是百試百靈,一旦民意翻轉,阿爾及利亞的法國移民也不能和本土的公民比民意,所以民意仍然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法國本土的公民怎么想。
法國是當然想要甩開美國的影響,獨立采取行動,但是客觀條件上是不可能的。
巴黎可是北約的總部,艾倫威爾遜把英國救回來,避免了美國的駐軍影響,他可沒有救法國的本事,而且還禍水東引,讓法國承受了本該英國的駐軍壓力。
美國當然不可能明著反對法國的政策,這會激起法國的反感,美國總不能因為去殖民化把法國揍一頓,所以美國的辦法就是援助法國鎮壓阿爾及利亞,同時通過意大利的駐軍,援助阿爾及利亞反抗法國,讓戰爭一直持續,消耗法國的戰爭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