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符合穩賺不賠的概括,加入這一場撿錢盛宴是必然的。但他必須在不暴露白銀來源的情況下進行操作。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單純保密想想辦法應該不難。
可不暴露坎寧頓銀礦的位置,總不能憑空把白銀變出來吧少說幾百噸的東西,一旦進入市場是不可能不被發現的,必須有一個來源地。
“軍情六處無法求證的地方,中央情報局應該也沒辦法證實那么,白銀的產地最好是鐵幕里面。”艾倫威爾遜想通了這點,心里已經有了一整套的謀劃。
中國其實也是產銀大國,當然前提是工業時代的產銀大國。和澳大利亞恰恰相反,中國各種礦產當然也不缺,但都埋藏很深開采不易,純度不夠,和澳大利亞各種露天礦產不同。
農業時代中國產銀的地方,就看幾個有帶銀器傳統的少數民族分布圖就行了。農業時代中國不但缺白銀,連銅都缺,銅都已經是中國迫不得已,能夠選擇最不缺的貴重金屬了。
幾十年后中國一直都是產銀國的三甲,但出產的白銀都是其他礦產的伴生礦,順便被提煉出來的,這種伴生礦的副產物,讓中國超過了一水的產銀大國。
那么就這么決定了,不存在什么坎寧頓銀礦,只有中國白銀,一年多之后如果肯尼迪上臺,正好是一個特殊時間段,白銀來自于中國也說得過去。
制作模具對艾倫威爾遜毫無難度,他完全可以借用一下詐騙島上的相關人才,有事就是常公,沒事就是花生米,單獨就這件事而言,可以是常公。
甚至都用不著炮黨的人,蒙巴頓集團出售煉油設備,要一些中國白銀規格的模具,這個條件應該是不過分,至少他覺得是不過分。
既然沒有虧錢的可能,本著利益均沾的精神,艾倫威爾遜施展大召喚術,紐芬蘭王室領地基金會的管理者鮑里斯,在一天后就降落在了洛杉磯。
鮑里斯和當初艾倫威爾遜一次建到時候的窘迫相比,已經判若兩人,渾身上下都是成功人士的氣息,不知道那一只露腳趾的皮鞋丟掉沒,會不會留下來憶苦思甜。
“艾倫總督。”剛剛見面,鮑里斯張嘴就用一個舊稱呼打招呼。
艾倫威爾遜聽著總督的稱呼一愣,隨后搖頭苦笑道,“不是說過么這個什么總督的任命,是白廳當時欺騙我的任命,不是官方職務。”
當初英國政府普遍認為,紐芬蘭是一個爛攤子,還背負著巨債。最大的想法就是讓紐芬蘭和加拿大趕緊合并,拖久了怕便宜美國。
艾倫威爾遜的上任是頂雷來的,不出意外會和岳父大人一樣,以紐芬蘭最后一任行政長官的面目,回到白廳接受工作安排。
十分僥幸,他發現了紐芬蘭最多的支持者是獨立于美國和加拿大之外的群體,隨后就開始了夏季伯操作,好在結果是好的,還清了債務離任。
現在的紐芬蘭經過十幾年的時間,謙虛一點說,也就是比加拿大和美國富裕了這么一點。美國人均兩千九,加拿大人均兩千二,紐芬蘭人均三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