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就聽明白了一句話,他們要感謝制藥坊。
若是這次征兵他們能逃過,那么就是因為制藥坊。
想想也是啊,這戰場上打仗肯定少不得傷藥,他們這藥劑生產肯定不能停下啊。
“娘,我現在就去,保證不耽誤大家吃飯”劉氏這么說,張氏滿意的點點頭。
而大郎也跟著林有福和林有貴去干活了,他有一個預感,他們家好似真的能躲過去。
當然,這話可是誰也不敢跟誰說的。
萬一真是如此,他們家在村子里絕對的惹人眼,那么回頭肯定有人嫉恨。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現在,他們得守著制藥坊。
而王氏不懂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這怎么一個個的都不著急了呢
王氏來不及多想,大家都走了,她還得干活。
婆母要去看看地里,家里的活計自然只能交給她了。
王氏心中慌得不行,直到娘家人來了,跟她打聽林家的事情。
可算是碰到了主心骨,她當然是什么都說了,可是她沒想到,這也給自己招惹了大麻煩了。
張氏去了地里,看著那些雇傭來的人,一個個的垂頭喪氣的。
她當時雇人的時候,多選擇了家中的老人,畢竟年輕人要去制藥坊做活,這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便能跟著她種地了。
種地是個力氣活不假,但是同時也需要經驗,她便帶著一群經驗豐富的莊稼人伺候這一片地。
現在大家看到她都喊一聲東家,這是此前不敢想的。
“東家,您來了啊。”一個婆子這么跟張氏打招呼,顯然提不起說話的興致來。
張氏知道,這誰家現在都愁得慌。
只是沒想到,他們還能過來干活,看起來是家中鬧騰,躲出來了。
張氏雖然想要勸慰兩句,但是總覺得自己說什么都顯得蒼白無力,所以干脆就不說了。
她也在地里忙活著,好似這樣就能忘記了煩惱一樣的。
同時,她的眼睛一直盯著遠處,希望外孫女能快點回來,帶回來消息。
王縣令在縣城內等的焦急,不管事情成不成,他都送了寧家人情,但是問題是,程家那邊來人了。
程家來人說是求情來的,他們程家是個大家族,一個村子有八十多戶人家都是程姓。
帶頭的是程知府的弟兄,他坐在那邊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但是下面跪著的人卻不斷的哭求。
按理說,這樣的事情煩勞不到自己頭上,外面有衙役和捕快,他們還不等哭就會被驅逐。
就算是真的哭,自己也看不見。所謂眼不見心不煩。
但是這個程大爺將人帶了進來,就跪在自己面前哭,他真是頭疼。
這叫什么事啊
你家親弟弟非得要讓他這臨安縣征兵。可是你程家又來這里鬧,這不是讓他里外不是人嗎
意思就是王家的人必須要走,但是程家的人還必須要留下
這是人干的事欺負人也欺負的太過分了。
他就不怕,秦公回來找他算賬
王縣令想想,也覺得無趣。
秦公也不會為了這樣的小事跟知府翻臉。畢竟走的不是秦家人,也不是寧家人,而是王家的。
他們是伙計,不行就從別的村子再找人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