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銀子發了還有東西,怎么能這么大方呢
都是一個村住著的,誰還不了解誰呀,以前的張氏可不是這樣的人。
林家說到底是個外來戶,在村子里經常受人欺負。張氏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很平和的,偶爾有潑辣的時候也是被欺負急了。
后來家里的情況越來越好,大家也知道張氏是個十分講道理的人。
而且這個女人心中有籌算,不管做什么事情,總是算得好好的。
就說種田吧,他家的田地就比別人家的好。
不是因為林大山他們爺幾個更有力氣,而是因為,張氏種地的時候總是和別人不大一樣,更細心的伺候田地。
所以說,張氏平日里在村子里的名聲是很好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她不是個大方人。
畢竟,家中有那么多的人要養活,自家還吃不飽飯呢,怎么可能對別人大方。
可是現在真不一樣了,自從建立了制藥坊,即便那是寧家的買賣,林家也跟著沾光了。
就算是寧家吃肉,林家跟著喝湯,也足夠讓人羨慕的了。
銀錢不斷的往里進,林家的家底也越來越豐厚。
隔壁鄰居就說,經常看到林大山買肉去,還能聞到他們家燉肉的香氣。
當然,大家也沒有嫉妒過,畢竟人家女兒有本事,人家女婿也是個有身份的,過得好點也是應該的。
但是,他們真沒想到,到了今時今日,張氏管著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地,而且,一點都不摳門。
給他們發銀子的時候,比如說差個幾十文錢的,她就直接給補齊了。
別小看這幾十文,一個人差了幾十文,那么多的人,可就是差了幾十兩銀子。
可是人家就這么大氣,直接就發了,還不說出來讓你感激她,這就讓人感動了。
更不要說,現在還要給他們發東西。
“大家也為寧家忙活了一年了,我心中都記著呢。這次進城我買了點東西,就代表我外孫女兒發給大家了。”
聽到這話,大家十分感動。
沒錯,他們是給寧家幫忙了,但是他們可是領了工錢的,而且工錢給的還不少,不管去哪里干活都很難拿到這個工錢。
所以說,應該他們感激寧家,而不是要人家倒過來感謝他們。
不過,張氏這么說也只是個說辭,他們心中十分清楚,實際上就是人家張氏做人厚道,想要趁著這個機會給大家發點東西,這就是獎勵。
來年,大家只要還好好干,那張氏肯定不會虧待大家的。
想明白這個,眾人越發的振奮了起來。
因為這錢不是一次的,給的獎勵養也不是一次的,未來只要他們好好干,還能得到更多。
這怎么能不讓人心里不熱乎讓人不激動的。
“各家的婆娘來領吧,一家三尺布一斤糖,給家里的孩子做做衣服,甜甜嘴。”
大家真沒想到發的是這個,三尺布一斤糖,那是平日里他們不舍得買的東西。
于是大家紛紛說著好話,感激之詞不要錢的往外掏。
看到這一幕,即便是王氏也覺得有點感動了。
王氏覺得自己是家里最會過日子的,她覺得婆婆買這么多東西回來發給別人就是傻
但是這樣的話她是不敢說出來的,只能在自己心里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