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是知道一個人能夠治周瑜,可惜那個留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之言的神人,今年才滿九歲
瑜亮之爭,沒有諸葛亮,怎么與之爭鋒
“孫家在江東名望極高,兼有周瑜撫恤士族的政策。江東士族能得到利益,孫家很快就能站穩腳跟。”在楚月拔出銀針后,楚楓換上衣服穿上,繼續說道
“而今曹操陶謙皆懼我,更顧不得江東孫家崛起之勢。只怕過些時日,劉表便要節節敗退,讓孫家壯大到一個更加可怕的地步。”
陳宮若有所思,隨后斷然道“到了那時,便是新的格局,也到了最難的戰役階段天下兩分,隔江而治”
“天下兩分,隔江而治”江東廬江之地,面如冠玉、雄姿英發的周瑜看向身前沙盤,對一旁的少年將軍決絕開口。
此言可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乃是周瑜雄心膽略與戰略眼光的體現,盡顯壯心豪膽。與諸葛亮“三分天下”的長遠戰略目標有很大差別,后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足以證明誰的目標得到了落實。
從事實來看,明顯是諸葛亮更勝一籌,竟然讓當時不被看好的劉備站到了那般高度。
可惜今年臥龍才九歲。
且周瑜所謂的天下兩分,也不再是與歷史上一般指孫曹對抗。
而是孫楚對抗。
兩個小霸王的對決。
縱然孫策因為父親重傷而心情沉痛,可聯想到長江兩側共百萬雄師對峙、楚字旗與孫字旗漫天翻飛、江上戰船烏泱泱鋪陳開來、火箭鋪天蓋地的場面
孫策眸中復又燃燒起了熊熊戰意。
冀州靈縣。
“報,北方與劉備的第二封戰報送達”八百里加急的騎兵風塵仆仆,聲音嘶啞,滿臉滄桑,闖入大廳送上戰報。
終于來了
相比較鞭長莫及的江東孫家,還是徹底統一北方來得最實在。
楚楓接過戰報,當即將其拆開查看,隨后便露出了笑意。
先后兩封戰報,皆是告捷。
界橋之戰。在界橋以南二十里地,先鋒高順、張遼沿用鞠義的套路,大破白馬義從,斬殺萬余人,并乘勝追擊。劉備企圖扼守界橋,但再次被張遼高順擊破。
于禁、高順、張遼勇猛作戰,一直追殺到劉備駐營之地,見其防守措施嚴密這才乘勝退走。
龍湊之戰。劉備吸取了上次的教訓,然而楚楓麾下卻改由張郃帶兵。以“守其必攻,持重待機”的個人特色,預判了劉備的動機和用兵路數,再次取勝。
單是看著這樣的戰報,楚楓都覺得心情大好。
跟骷髏王曹賊搶來的人才,用起來真不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