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為最初生產的都主要是以農具為主,利潤率低,后頭研發的木材加工成型機器的利潤倒是高了一點,但因為局限太大,因而銷售出去的機器并不多
而且機械廠的機械設備維護起來非常花錢,因而最近幾個月機械廠雖然也是每天都產能拉滿的開工,但賺到的錢卻并不多,甚至都不到十萬。
雖說相比服裝廠的近五百萬以及家具廠五六十萬的利潤,十萬塊不值一提。
但那些看熱鬧的鄉親,以及抱著學習經驗過來的人們卻依舊是驚呼一片,心說最少的廠子可都賺了十萬塊啊十萬,像自己這些人不吃不喝,得多少輩子才能賺這么多錢
更何況人家還有幾個月就賺了快五百萬的服裝廠呢
對于這些議論聲,楊明充耳不聞,匯報完賺的錢之后,他便開始匯報支出了。
雖說所有的利潤,都已經刨去了人工電費等等的開支,但因為接連開動的項目太多,所以紅星集團的支出,也是相當驚人。
三個廠子的建設,花掉了一百七十多萬。
車輛的購置,花掉了六十萬。
為三洋電機配套的設備,又花掉了一百二十萬
總之光是這些大宗的花銷,就已經花掉了三百五十萬了。
收購龍江紡織廠,雖說褲子的錢已經在成本里扣除了一部分,但給出去的三十萬卻是實打實的
除了這些大宗花銷,還有很多的零碎開銷,比如工廠食堂給予工人補貼的伙食費,比如車輛行駛的油耗磨損
雖說單算看起來不多,但匯總在一起,這部分的開銷也超過三十萬。
雖說不少,但這些都是應該支出的部分,因而即便再多,楊明也沒話說。
因而如果非得說道,那么所有開銷中最讓他惡心的,那一定得是服裝設備以及機械廠相關設備的租賃費了。
當初白手起家,再加上想要順利拿下機械廠和服裝廠,楊明在不得已之下采取了租賃的法子,打著在穩定下來之后再買斷的算盤。
可惜因為發展的太順,這讓當初力排眾議達成了合作的李向陽現在一提起這事就有種上了鬼子惡當的憋屈
托黃志明趙寶來去問了兩次,李向陽的表現無一例外,就是直接拍出合同,表示買一切都必須按照合同辦,租賃費一年十萬,按年百分之五的增長,一分都不能少。
“想買斷門都沒有只要你們這服裝廠機械廠在一天,這租賃費區里就要吃一天,吃你們一輩子”
一想起趙寶來跟自己學李向陽說這話時的表情,楊明就暗下決心,以后但凡看到李向陽,自己一定要繞著走,不然他怕這老家伙啥時候一個氣不順,直接把自己的骨灰都給揚了
除了這些開銷,還有稅收。
雖說在鎮上給的稅收只有三十多萬,但這僅僅是產地的稅收。
銷售渠道上的經營性稅收的數目同樣不少,林林總總又是四十多萬,加起來就是七十多萬的稅。
這還是經過吳秀敏的大量活動,在合理避稅以及在鎮上爭取到了將三個廠子定性為招商引資項目稅收優惠之后的結果,不然稅收的數目怕是還得翻倍。
總之就是這半年,紅星集團旗下雖說賺了近五百七十萬,但花出去的錢數量也足足達到了五百一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