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建國之時都會涌現出無數戰功卓著的人。
有的死了,于是他們成了英雄,被傳頌,被膜拜。
而有的卻幸運的活著,于是便成了功臣。
于情于理,功臣都是要賞的
但在每一個朝代,有功之臣被殺的例子卻不在少數,被深以為詬病卻依舊屢屢發生,為什么
因為功臣太多,蛋糕卻只有那么大。
也因為有些人成為了功臣之后,野心便開始膨脹,覺得自己所得到的和自己的功勛并不匹配
于是他們便開始拉幫結派,意圖謀取更大的利益不說,還希望自己的兒孫靠著自己的功勞簿,實現世代永昌
這就是很多功臣最終卻沒有好下場的原因。
俗話說以史為鑒,可知興替。
但即便到了現在,即便有幾千年的歷史為鑒,可該發生的,卻依舊在如同輪回般的發生。
而且這種情況,在改開之后,更是愈演愈烈。
肖家便是如此。
雖說在戰爭中他們的功勞和那些赫赫有名之人相比并不顯眼,只能托庇于葉家之下
但即便如此,肖家便也不可避免的起了乘著這好時光,做起了為后輩鋪路的打算。
而且肖家也相信葉家對于自己等的舉動,一定會樂見其成。
畢竟假如葉家是一顆大樹的枝干。
要沒有枝葉的襯托,枝干即便再粗壯,那也活不了多久。
只有枝繁葉茂,分工合作,才能長長久久。
也是因此,最近這幾年,肖家可沒少在各個要害位置上安插人手,以達成兒孫后輩,世代永昌的目的。
趙松便是肖家所竭力扶持的棋子之一。
只是肖家明顯忘了,他們雖托庇于葉家,卻終究不是葉家
也是因此,眼見葉家的勢力越來越大,已經侵占到了太多人蛋糕,卻因為葉老爺子還在,大家不得不給些面子,忍氣吞聲的時候
不出事則已,一出事首當其沖倒霉的,那就是他們這些枝葉。
為了破案,不惜屈打成招不說,事后還意圖頑抗掩蓋
這事當然很大。
卻絕對到不了連肖家都壓不住的地步。
這也是趙松面對張尚義堅持要舉報之時卻依舊還敢大放厥詞的底氣所在。
然后他就發現自己錯了
在張尚義將這事給捅上去之后,趙松驚駭的發現,他眼中幾能只手遮天的肖家,居然不但無法給予他庇護,甚至都自顧不暇
最終的結果就是,不但他趙松被撤職重判,就連肖家都因為此事而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