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呵呵一笑,心說這兩個家伙這回還真說對了。
別看往后的潘家園名震天下,提起古玩就必想到潘家園
但事實上早期潘家園的古玩買賣收藏雖說也已經名滿天下,但卻算不得是個合理合法的買賣。
也是因此,無論是賣的還是買的,都會在后半夜過來,然后在天亮的時候散場,因而還落得了一個鬼市的稱呼
直到進入了九十年代,潘家園的古玩生意日益興旺,國家層面為了規范化管理,才最終將潘家園推上了臺面,并最終成為了國內文玩收藏界的一張名片。
這些東西,楊明自然是不會跟谷孝武曾凡志說的,只是讓二人和自己保持點距離,免得嚇著人之后,就一頭扎進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包袱齋之中。
瓷器,玉器,青銅器,雕像,篆刻,書畫
所有的一切,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一個個攤主們或蹲或坐在攤位后面,如同黑暗中的雕塑,一言不發,更別提招攬生意了。
直到有人上門確定看中了東西,或者表示有沒有類似的東西之后,攤主們才會開口,低聲討價還價或者交談幾句
對這種鬼市所特有的買賣方式,楊明雖然聽說過太多太多,但親身經歷之時,卻是處處都感覺到新奇,直到在人群中溜達了好一陣,感覺已經將自己初來乍到的新瓜蛋子的氣息給磨沒了之后,他才打開早已準備好的手電,沿著攤位逐個查看了起來。
絕大多數攤位,他都是掃一眼就走。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即便是在這號稱到處都是真玩意兒的八十年代的潘家園,古玩攤上的東西卻依舊是假貨居多
即便是有真東西,往往也都不怎么上檔次,根本不入流。
不過對于這種情況,楊明也沒有絲毫的失望。
畢竟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潛規則,潘家園鬼市自然也有。
此時的潘家園,的確有很多很多的真東西好東西,但絕大多數的真東西好東西,卻往往都不會被擺在攤位上的
擺出來的東西,往往是攤主們和主顧們相互熟悉所用的工具,同時也給了攤主們觀察主顧眼力的機會。
等熟了臉兒,能說的上兩句話了,攤主們這才會將自己以為的真東西好東西往外拿,同時根據自己觀察到的主顧的眼力,然后再看人下菜碟
當然了,除了用這種方式在潘家園淘到好東西之外,其實還有一種方式。
那就是攤主自身的眼力不夠,將好東西當一般玩意兒給擺在了攤位上,然后又恰巧被一個有眼力勁的主顧給用低價買了下來
這就是傳說中的撿漏。
對撿漏這事,楊明是聽說過無數次。
但他自己本身,穿越前加穿越后一起倒騰過的玩意兒那也不老少,但這漏他還真是一次都沒撿到過。
所以雖然明明知道潘家園想要買到好東西的潛規則是什么,但楊明卻半點沒有急于利用這個潛規則,而是憋足了勁的想撿漏,特別是大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