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次,在得知楊明想要出手,并和人正式開發樓盤的消息之后,提義明只是嘿嘿一聲冷笑,然后打了幾個電話
即便以低于市價百分之十五的價格出手,相關地塊都沒人敢接盤,就更別提尋求建筑商合作開發樓盤了。
如此又過了月許,春節便已經到了。
曾幾何時,河島也是和國內隨俗過春節的。
不過隨著國內日漸衰落,河島自身崛起。
自詡已經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河島,自然再也不甘心什么事都跟著國內的屁股后頭有樣學樣。
也是因此,河島不但喊出了脫亞入歐的口號,就連節假習俗,也都開始全盤歸西。
也是因此,相比圣誕,河島春節時的節日氣氛,便顯得有些聊勝于無了。
除了在某些唐人街,或者國人聚居地還掛著稀稀拉拉的燈籠,貼著春聯外,河島的絕大多數地方,甚至已經都找不到半點和春節相關的痕跡。
雖然河島已經不過春節了,楊明等人卻還是要過的。
時間剛過中午,楊明便招呼一聲,帶著林雨涵提前下班回家,跟谷孝武曾凡志商量今晚的年夜飯該吃啥。
按照楊明的想法,自然還是出去搓一頓,省時省力。
只是這個提議無論是林雨涵還是谷孝武曾凡志都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
那就是平日里大家都忙的腳跟不沾地,天天下館子,全都膩歪了不說,去年的年夜飯那也都是在飯館吃的,當真是半點年味兒都沒有。
所以這次乘著這機會,怎么著也得在家里吃,好好的過個年。
眼見幾人眾口一詞,楊明也治好同意,接下來便是商量吃什么。
最后的結論自然又是少數服從多數吃餃子
于是一群人又是一頓忙活,賣肉買菜,剁餡發面,然后開包。
雖然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好玩不如嫂子
說的就跟全天下人都喜歡吃餃子似的。
但事實上餃子這玩意兒吃的最多的是北方地區,南方吃的較少。
反正在楊明的記憶中,特區地方即便年節,在家也擅少吃餃子,就更別提包了。
“你這包的啥啊,都漏餡了”
看著楊明包的餃子,林雨涵嫌棄的嘴巴都咧到了耳根子,谷孝武曾凡志則紛紛向楊明示范這餃子該怎么包,那一臉的嘚瑟
就差沒將我的媽,這都好幾年了,可算是找著一樣楊明完全不擅長而自己擅長的東西了,可得抓緊顯擺顯擺這話給寫臉上了。
只可惜即便被這倆貨一頓裝給揶揄的不輕,但包餃子的技術卻依舊沒有絲毫進步,包出來的餃子一個個歪瓜裂棗,在一眾餃子群中那叫一個鶴立雞群,幾讓楊明都差點急眼。
幸好李小木及時趕到。
有了李小木這個外人在,幾人便不得不多少給楊明留點面子,被迫岔開話題
在楊明的要求下,李小木接手之后,福龍幫開始積極轉型。
從一個專坑同胞,臭名昭著的幫會逐漸轉型為了一個半企業,半幫會形式的組織。
半企業,自然是在經濟主體方面以企業化的方式運轉。
半幫會,則是其還暗中經營著諸如偷渡等業務,并在國內偷渡過來的同胞遭受到某些不公對待,卻因為身份無法尋求法律公道的時候,以暴力的手段幫那些同胞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