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楊明已經吃上了,二人惱火的指著廚房里一堆的炒肝豆汁之類,表示早知道這樣的話,自己就空手過來。
現在好了,吃不完又得丟掉
“丟掉干嘛啊”
楊明道“天氣這么冷又不會壞,再說了不還有冰箱嘛放冰箱里明兒熱熱,不一樣吃”
這話秦剛直當沒聽見,自己招呼自己吃早飯。
李大方則沒急著吃飯,而是喜滋滋的拿了個楠木的盒子交給楊明。
盒子打開,一本冊子便出現在楊明面前。
打開一看,不是陶冶圖還能是什么
當初到手的時候,陶冶圖已經因為浸水等等,都已經爛的都夸提不起來了。
沒想到經過一番修補裝裱
現在的陶冶圖雖說不能和新鮮出爐的時候相比。
但當初水浸蟲蛀霉爛的痕跡卻早已沒有任何痕跡,只剩下了古色古香的韻味。
一眼觀之,心曠神怡
雖說買到陶冶圖已經好幾年。
但到手之后便立即被馬末堵以幫忙修復的名義拿走
也是因此,說起來這還是楊明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近距離欣賞這副畫。
唐英的畫工,孫祜、周鯤、丁觀鵬等等的配圖。
全程記錄著整個陶瓷燒造過程
透過這副畫,楊明感覺自己已經穿越了數百年的時空,來到了彼時的官窯現場。
看著窯工們煉土,上釉,插畫,最后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浴火重生時的場景
感受著自己在透過陶冶圖和幾百年前的古人們無聲交流的滋味,楊明感慨連連,心說這就是文物的魅力啊
而且若非是國內這種擁有數千年文化底蘊國度的國民,等閑人等,怕是根本不知道這感受是何物。
畢竟如霉帝。
兩百來年的歷史,靠燒殺搶掠起家。
渾身上下每個毛孔都透著血腥和野蠻的氣息這種東西,能有個屁的文化底蘊
就更別提什么文物傳承精神了
當然了,在這同時,楊明也不得不感慨相關的裝裱工藝。
畢竟若是沒有相關工藝,這國之重寶般的陶冶圖,怕就真的廢了
見楊明對著陶冶圖愛不釋手的模樣,李大方也是開心無比,表示為了找馬末堵要這副畫,他這幾天可是差點跑折了腿。
最后甚至還祭出了賴在馬末堵家不走這一殺招
要不然的話,怕是馬末堵都還舍不得將陶冶圖還回來。
“這樣的話,那怕是馬哥往后得對你有意見了吧”秦剛擔心的道、
“他要氣,最多也是氣當初我故意不借給他錢,耍了陰招,將本該是他的陶冶圖搶到了手,所以怎么也不至于跟大方過不去”
楊明笑笑道“而且馬哥這人我清楚大不了回頭我多請他幾頓,說開了也就完了,沒你想的那么嚴重”
“就是就是”
李大方也連連點頭,表示馬末堵不還這畫,主要還是和楊明置氣,別的倒是在其次。
因而應該不至于怪到他頭上。
早餐吃完,閑聊的也差不多了
洗刷灑掃這些事,自然有沈海龍張子為去干。
而楊明等人,則投入到了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