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是對楊明楊明這種一看就非富即貴的人,便是對那些一看就是打工仔打工妹的群體,態度也都還算客氣。
這種變化,讓心頭原本有些郁結的楊明,心情好了不少。
特區的變化極大。
但進入松嶺鎮的范圍之后,楊明才發現松嶺鎮的變化,比之特區還要變化更大。
從進入松嶺鎮開始,道路兩旁便開始密布著各種樓房,廠房,商鋪之類。
經營的東西,也五花八門。
既有一看就是紅星廠出產的各種服裝,星光工業園出產的電子表,收音機錄音機點驗鈔機之類,也有一些不知道哪兒產的商品以及原物料之類。
而且每一家商鋪廠房前,都圍聚著不少的商販一類的人群在討價還價,看起來生意都很不錯的樣子。
很明顯,因為大量廠商的出現,商品除了通過順風物流等自有渠道進行銷售之外,松嶺鎮的商業發展,也吸引來了全國各地的大量二道販子,而這些二道販子又吸引來了不少原產地根本不在松嶺鎮的廠商在松嶺鎮內設點批發或者零售
所以現在,松嶺鎮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工業生產基地了。
已經因為商業發展的虹吸效應,自然而然的轉型成為了一個集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商品集散重心。
雖說這種變化是楊明從一開始就有預期的
但當親眼看到預期中的一切變成現實的時候,楊明也還是忍不住的感慨萬千。
畢竟他很清楚沒有現在的自己,原本記憶中的松嶺鎮即便再過個二三十年,這副生機勃勃的景象,也不可能出現在松嶺鎮。
松嶺鎮,將永遠都是那個靠著特區產業溢出,靠著點殘羹剩飯過活的地方。
曾幾何時,紅星村紅星服裝,紅日家居和紅旗機械,就是松嶺鎮的地標。
但現在,雖說無論是紅星服裝紅日家居還是紅旗機械的廠房,都因為發展的需要經過了多輪擴建,占地面積和廠房數量,少說也是當初剛剛建廠之時的兩三倍
但要說到地標。
現在松嶺鎮的地標,第一要數鄉鎮辦公樓,第二便是華音數碼。
華音數碼既不是紅星村的產業,也不是德明集團的產業。
但依舊和楊明脫不了關系。
因為所謂華數電子,就是當初楊明授命盧大寬所成立,集卡式錄音機研發生產和磁帶生產翻錄為一體的企業。
別看華數電子和星光工業園的錄音機廠等等相比,不但成立的時間最短,而且投資的規模也最小。
但得益于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對于精神娛樂相關的追求
再加上還背靠著簽約了數十個歌星影星的花誼文娛。
因而自建廠伊始,華音數碼的發展態勢,便如火箭躥升。
整個松嶺鎮,雖說論員工數量華音數碼比不過紅星服裝,論產業規模,話音數碼比不過和三洋電機合作,年后還會和格立電器合作的機械二廠
但要說到純利潤
整個松嶺鎮華音數碼要認第二,怕就沒哪家企業敢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