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的曹得王,造玻璃的”
聽到楊明讓自己拉曹得王一把,涂進軍和王良平回想很久才一拍腦袋道“還以為你說誰呢,原來是那個大舌頭的矮胖子啊”
“認識”
楊明問。
“剛到的時候來拜過山,只能說是見過,也談不上什么認識”
不動聲色的章顯了一下寰宇外貿在老蘇倒爺這塊兒超然的地位之后,涂進軍王良平這才納悶道“根據我們的了解,這就一鄉鎮小廠,發展也很一般如果楊總你真覺得玻璃這塊兒有發展潛力,咱們自己將技術拿下自己干不就完了,橫豎也就幾十萬刀的事,干嘛無緣無故便宜他啊”
二人這話聽著有些托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卻也絕非毫無道理。
不過楊明還是否決了這個建議。
原因除了有和連相一樣,他并不敢確定現在自己進場,最終依舊能讓福曜玻璃成為行業全球首屈一指的企業之外,更因為曹得王這個人。
熱心公益,為社會慈善捐款百億以上。
并且在面對洋人打壓的時候,其也沒像一般國內企業一般,一壓即萎
而是寧愿花費上億,也要將官司打到底。
并最終成為了他記憶中歷史上第一家面對霉帝無理打壓,卻最終勝訴的企業,可謂給國內企業家樹立了一個極好的榜樣。
總之一句話,其雖然也有豪宅占地幾畝,家里茅臺酒成噸等資本家窮奢極欲的一面
但和柳泉子之流相比,簡直堪稱國內企業界的良心。
對這種人,楊明很愿意讓他們,甚至是幫助他們把握住本就屬于他們自己的成功機會。
這些話雖然不能對涂進軍和王良平明說,但有句話,楊明卻還是可以對二人說的。
這句話就是這世界賺錢的機會多的是,不差這一個。
想要建設一個國家,也同樣不能光靠某人
所以讓更多有能力的人站出來一起發光發熱,絕非壞事。
聽楊明這么說,涂進軍王良平自然不可能再說廢話,點頭表示明白。
原本就是想著花不了多少錢,所以做個順水人情。
但讓楊明沒想到的是,翌日登門的曹得王等人所帶來的消息,還真給楊明帶來了一點小驚喜
“你確定他們給的消息沒錯吧”
聽到涂進軍王良平的轉述,楊明吃驚的簡直連嘴巴都合不攏,心說這可是斯米拉工廠啊
早幾年紅旗機械廠的機械生產,各種精度不足。
花大力氣從國內外采購了不少設備,結果都沒有好轉。
直到請尤里烏斯幫忙通過貝斯機械進購了大批斯米拉工廠生產的尖端車床機床之類,才造就了當今紅旗機械廠在國內同類型機械廠中隱隱有脫穎而出的局面斯米拉工廠在機械制造方面的地位,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