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的逝去打破了那中微妙的平衡,因為早知自己的結局,所以她將所有的事都提前準備好了。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帝國下一任的執掌者她指名了陸千秋。
這是一個既在預料當中又不在預備之中的選擇。皇位的傳承有些時候相當的看重輩分,要是男性、要是嫡系、要在前面沒有直接的長輩越過了一個輩分將人推舉上位,很難不生成一些流言。
當時的大臣都顫抖著對坐在女帝身邊的陸千秋跪了下來,陸千秋為女帝整理了遺容,他久久地沒有說話,也沒有對朝臣們的臣服做出什么反應。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女帝曾經給了他無與倫比的壓力,因為他與她之間間隔的歲月太過漫長,當他還未長成的時候,她就已經屹立在了巔峰幾十年。對方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天下的動蕩,她的心念一閃,就可以給他的父母帶去莫大的災難
她將自己活成了孤家寡人,她的兒子和女兒都曾暗暗地想要她的命,而究其原因,是出自對她的恐懼、也是對他們自己性命的維護。他們沒有錯。以陸千秋的立場,他也不能說支持他們的其他人做錯了。
但女帝又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她在人格上突破了這封建王朝施加在一個群體上的枷鎖,是人中的鳳凰,是浴火而出的鸞鳥。時人不論是敬佩她的,還是厭惡她的,都不能否認她驚艷了史冊的光華。這個國家的史詩繞不過她,不論褒貶。
她沒有真的針對過陸千秋,她曾試探他,但在最后還是親自出手除去了敵人。她到了后面只信任他,還將這個偌大的國家交付到了他的手上。她或許差點因為死亡瘋狂過,可后面還是選擇了與自己達成和解。
她的逝去,是整個國家的哀歌。
當這個消息傳出去的時候,所有人都心情沉重,哪怕是她的敵人,也有不少情緒復雜難明的,姚崇默默地伏在宮門外,也不知他的心中是在想些什么。
京師戒嚴,禁衛軍們把控了宮門的出入,所有的王爺與皇孫貴女們都一起來給他們的親人送別,他們在女帝的棺柩前跪下,每個人臉上都布滿了哀戚。最先趕到的是行色匆匆的太平公主,這位在這些年里少有入宮的公主殿下撲倒在了她母親的身體上,還未說話,眼淚就止不住地往外流。
好幾位的貴人一起勸導,才將這位傷心的女兒從其母親的身上拉了下來。一名老太監在宗室的監視下打開明黃圣旨,十分鄭重地將女帝的最后一道旨意念出。
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就落到了陸千秋的身上。
那其中不僅包含有他的父王、他的兄長與弟弟,還有他的那位姑姑曾經與他言談晏晏,聽說他喜歡習武,就將自己珍藏的那柄驚蟬劍送予他的太平公主。
她的目光與從前全然不同,陸千秋從中體會到了一中十分陌生的情感。他抬起頭望向她,太平公主移開了眼睛。
“臨淄王啊,不,”那位老太監恭敬又討好地彎腰道“陛下,還不趕緊接下旨意”
那卷圣旨中托起的是這個浩大的國家,是這個國度中萬萬份的百姓,與上一次的拔出劍不同,那個時候的他想要護住自己的生命,而現在的他,若是將之接過,就等于是承擔了這個民族的現在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