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樂菱有個許久沒用過的特殊技能,復制別的音樂人的曲。李在鎮說是讓趙樂菱復制那個團隊的曲風,再讓制作組盲投。投票結果重新出來,這件事就能重新談。
想法是不錯,執行起來卻不太現實。
老前輩崔成范講了個很實在,也很讓人憋屈的現實,“這個項目的問題不是誰的音樂好,而是跟誰合作更穩妥。在網飛的人看來,跟國際團隊合作更穩妥,大投資的項目都求穩,我們不過是個韓國的小團隊,排不上號,哪怕音樂再好也不夠穩。”
此話一出,滿場安靜,實話太實在,就格外的讓人胸悶。
實話都這么說出來了,之后也就沒什么好聊的。前輩們有意無意的勸年輕人們放棄吧,鄭在日有點不甘心,現在還沒完全輸啊,趙樂菱在想的是,如果國際大獎這么有含金量,她是不是得想個招去刷個獎。
這兩年趙樂菱已經不在乎獎杯了,家里媽媽給她準備放獎杯的柜子從兩層變三層,到現在變成個立柜。國內能拿的音樂獎項趙樂菱幾乎都到手了,獎杯什么的對她不重要了。可這么個事兒一出,國內的獎杯是不重要了,國際獎杯還是很重要的啊
為此,趙樂菱打了個電話給羅玧宣,問她介不介意讓她們的專輯去美國發售。
“美國發售”羅玧宣有些詫異,“四月的時候發售啦,我沒說嗎”
趙樂菱愣住,“發售了嗎”
“賣的還不錯了,九萬多十萬張吧。”羅玧宣有段時間沒關注過了,“應該是過十萬的,很不錯的成績。”
小眾唱片有這個成績還只是北美市場,確實是很不錯的成績。
發現趙樂菱不知情,羅玧宣很尷尬,她好像是忘了。專輯發售的都是公司在處理,她就沒太在意。趙樂菱也不是很在意這件事,她比較在意的是,既然發售了,能不能申報格萊美。
格萊美的規矩是,從前年10月到次年9月底在美國發行的唱片,再由制作人或者唱片公司申報,之后才是進行評選。
趙樂菱目前手上所有制作過的專輯里,只有跟羅玧宣申報的專輯是能去美國發售的。其他的不是不行,但韓語確實是小眾語言,臨時替換成音樂也有點奇怪,相較之下,羅玧宣的專輯更合適。
“格萊美啊,你有興趣”羅玧宣想著,“我們申報流行樂的各類獎項是不太可能,做的就不是流行樂,古典樂倒是可以。怎么,你碰到什么要用到獎杯的事了”
作為法國勛章都拿到的音樂人,羅玧宣也是拿獎拿到手軟的類型,她早就不需要獎杯的加持了,不過小朋友需要獎杯的話,“與其去格萊美,不如去德國的回聲,那邊才是古典樂的殿堂,而古典樂是一切流行樂的基礎,那個含金量更好。”
德國回聲音樂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典樂頒獎禮沒有之一,也是極少數在現代音樂市場還堅持以純粹的音樂性去評價音樂的地方,在業內的專業度是頂尖的,在大眾眼中可能沒有格萊美有名,但業內認,大眾認不認的,就無所謂了。
這個點趙樂菱也知道,不過她貌似更需要一座美國市場搬出來的獎杯,簡單跟前輩解釋自己碰到的問題。羅玧宣聽過后就懂了,那就去格萊美吧。
專輯送選,之后就是等結果,這一等,就從夏等到冬。
趙樂菱一直關注著玉子的項目,那邊推進的很慢,貌似是因為團隊之間的磨合有點問題。奉駿昊在鄭在日的游說下,暫時擱置了音樂團隊的選擇,轉而去選演員和特效團隊,玄幻題材,特效也是重中之重。
等待的過程里,趙樂菱和鄭在日反過來了。早幾年趙樂菱是擔心自己能不能獲獎的那個,現在擔心能不能獲獎的是鄭在日。小伙伴很不能理解趙樂菱怎么那么淡定,還有心情籌備演唱會,要是他有專輯送選格萊美,他會焦躁的什么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