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說呢很妙。
“短劇不是長劇,完整的劇本你都看過,女主是抱著什么目的接近男主的你都知道。”崔幼澄有些好奇,“這中情況下,你還認為女主對男主是有真心的”
樸敏英確實這么想,“她是抱著目的去接近男主沒錯,可她不是從頭到尾都在演對吧就是全程都是演,她跟男主在一起的時候也是想過要跟他好好的吧,哪怕只有片刻一點都沒有嗎”
作家抿唇淺笑,“你認為哪一段看起來是有”
“男主對她告白的時候她起初是拒絕的啊,這時候她是想反悔吧,就是不想傷害這個人”樸敏英感覺很多幕看起來都是有的,“再不然,她給男主做飯的時候本來不是用買來的東西裝作自己做的么,后來又全倒了,自己親手做,還被燙傷了,一點真心沒有的話,做得到嗎”
所謂男主告白的時候,女主拒絕,那是崔幼澄的套路。
彼時崔幼澄也是個作家,是電影作家,但本子不是她自己寫的。也不對,應該說,創作靈感不來自于她。那是她憑借記憶弄出來的本子,是姜東元絕對會有興趣的本子。
當年崔幼澄的目的是攻略人物,抄別人的劇本不是要沖事業線,自然就不在意。如今崔幼澄是想好好過日子,自然從沒想過抄襲,沒必要啊,她只是背了貸款,又不是背了高利貸不還要被打死的那中,她干嘛抄襲別人。
這個另談,總之,當年的崔幼澄是電影作家,姜東元是她作品的男主角。
電影完全是按照姜東元感興趣的路子寫出來的,電影作家假模假樣的在市場上廣撒網找男演員,演員對本子很感興趣,作家卻跟導演說,我跟他合作不太方便。
導演也是聽說過作家曾經的苦戀故事的,雖然很惋惜不能跟姜東元合作,可作家不樂意,他也不好強求,就跟男演員照實說,我很想跟你合作,但作家那邊不方便。
就這樣,女作家釣到了男演員,至少崔幼澄是這么想的,她釣到了姜東元。
彼時距離初雪的告白已經過去大半年,雙方也有大半年沒聯絡過。此事一出,姜東元就打電話給崔幼澄,她沒接,也沒掛,就任由手機一直在響。
當年的崔幼澄首次接到姜東元主動打來的電話,簡直想當場放煙花,電話打來,就證明這條道是通的。第一通電話,她激動萬分,但沒接。
第二通出現在第二天,崔幼澄還是很激動,還是不掛也不接,就等著手機一直響到自動掛斷。
第三通出現在第三天,崔幼澄不激動了,有點焦躁,想接,又怕接了主動權又被姜東元拿過去了,努力忍住,沒接。
第四通就緊接著第三通,崔幼澄冷靜了,不接,直接掛。
一、二通是一天一個電話,不接就沒再打。三、四通是同一天的兩通電話,不接也沒再打。隔天,沒有電話了,隔天崔幼澄很冷靜,她基本能確定,不打電話的姜東元不是放棄了,他應該是用了別的招。
又過了兩天,一通電話都沒接到的崔幼澄都要懷疑自己是不是想錯了的時候,導演上門,勸她要不放下男女之事只聊工作如何男演員可以降低片酬出演,好機會啊,錯過可就沒了
當年的電影作家也是新人,當年的電影作家跟現如今的電視劇作家不一樣的是,前者同時是項目的資方。導演跟資方說,我們在演員的片酬上省出來的錢可以用在拍攝上,制作費要利益最大化,只談情,多傷錢啊,賺錢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