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得有個媽”
“他不能有媽”
劇本會議,大佬們在掐架,底下的人在圍觀。
劇本里,已經簽約的沅彬飾演的傻兒子失手殺了人,自己卻不記得了。母親堅信兒子沒有殺人是警察逼迫他頂罪。為此,母親一直在想辦法為兒子翻案,可隨著她對案件的挖掘,反倒找到了兒子殺人的目擊證人。
在驚怒之下,母親失手殺了目擊證人,還一把火燒了證人的房子。正在母親不知道要怎么辦時,警察突然來找她,跟她說找到了真正的殺人兇手,另一個智力低下一直住在精神病院里,跟她兒子的情況非常相似的另一個人。
這當然是警察搞錯了,但母親不可能告訴警察你們搞錯了,她只跟警察說想要去見見那個兇手。
奉俊昊跟樸恩橋在爭執的點就是,那個兇手有沒有母親。
作家的立場是兇手有母親,這樣能隱晦的給觀眾傳達出一種輪回還在繼續的宿命感。同樣是智力有殘缺的兒子,同一樁兇殺案,同樣的逼供,如果兇手有母親,那他的母親也會為了給兒子翻案,而讓整件事陷入類似的輪回之中。
導演的立場相反,他更想要展現的是人性的卑劣,兇手沒有母親,身為母親的當事人,為了挽救自己的兒子,把別人的兒子推入地獄,這才更能讓人物的極端面展現的淋漓盡致。
兩邊立場相反,兩邊就吵起來了。吵了一個上午也沒吵出結果來,誰都說服不了對方,誰都不想被對方說服。一直掐到中餐外賣到了,雙方暫時休戰,先吃飯。
拌炸醬面的過程中兩人還在爭論,不太一樣的是,這次大佬們讓底下的孩子們各抒己見,表達一下自己的立場。之前開會大家都安靜的聽大佬爭執,吃飯了,氣氛稍微輕松了些許,大佬就想聽聽其他人的想法了。
八個人的會議組,加上兩位大佬就是十個人,每個人的立場都不盡相同。
有人說有母親也可以,但沒必要在鏡頭前展示出來,完全可以通過側面的描述讓觀眾去猜想,當個電影彩蛋。發現了彩蛋的觀眾能毛骨悚然,發現不了,那就拉到。
有人則是說,母親更多是個符號,一部電影存在兩個相同的符號,絕對沒有單一符號帶來的沖擊性強。多出一個相似的符號很容易讓觀眾的注意力混淆,還不如走單一路線,就一個母親最好。
前輩們都說完了,輪到崔幼澄了。到她之前,前輩們的說法暗自都是站在自家老大這邊,屬于作家組的就支持作家想要的有媽,屬于導演組的就跟緊導演支持沒媽。
按道理,身為作家組的小忙內,崔幼澄也應該支持自家老大的有媽立場,可她內心是支持沒媽的。崔幼澄有點糾結,說得話就很含糊,大有兩邊都不得罪的意思,說有媽也好,沒媽也不錯,講完被兩位大佬無視。
這話說了沒說差不多。
為媽之一字掐了快三天的大佬們,最后還是決定沒媽,導演強硬拍板沒媽,作家還是有些微詞,但劇本框架是奉俊昊的,他堅定站在沒媽的那邊,就只能這樣。
類似的掐架在劇本會議上時常出現,絕大部分是導演贏,電影的制作機制就這樣,導演說了算。也有作家贏的時候,那通常代表著作家給出的理由是導演完全無法反駁的。
崔幼澄跟組時間長了,參與的討論也多了,樸恩橋對小忙內改觀后,私下跟小朋友講。單論電視劇和電影的規模,那肯定是做電影比做電視劇要靠,可要是說工作環境,還是當電視劇作家比當電影作家爽。
別的不談,只說拍電視劇,作家的劇本導演沒那么輕易能改動,就已經很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