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原本是張騫出使西域從大宛引進的,薊縣這個溫度完全可以種植。而且現在已經到了七月末,正好是適合芝麻的溫度。
薊縣縣令自己就是大地主,陳旻這個繼任者理所當然擁有了他的遺產,在薊縣也擁有大塊土地,于是便雇了人去幫著打理,順帶將手里這包種子種下去。
芝麻在古代的作用很多,它基本上是古代最早使用的植物油,出油率比大豆高出兩倍,不過對于陳旻來說,遠處的芝麻肯定不如眼下就有的大豆來的方便。
用大豆榨油是他一直都想做的,這個時代還沒有植物油,人們做什么都是用葷油,主要是羊油和豬油。
就好比點燈,拿油膏來做燃料,因為煉法粗糙,使得油膏里總有一股尸臭味兒,陳旻稍微聞一會兒就覺得頭昏腦脹不舒服。正常的富貴人家都會將香料放在油膏里,不過等陳敏打聽清楚香料的價格后,立刻否定了的這個做法。
這時候人們能用的香料并不多,沒有絲綢之路,秦朝跟外界交往不是很頻繁。而且香料提煉起來很困難,像蘭、艾這些,味道淡不說,香氣還易散。所以不是那種頂級豪富的人家更喜歡用一些帶有刺鼻味道的香料。
對此,陳旻表示,他就算被熏死,死外面,也絕不會花幾箱金子去買花椒大料熏衣服
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哪怕陳旻最近靠著面粉精米掙了筆錢,依然舍不得大手大腳。
一直以來,黃豆的地位都比較尷尬,雖然可以飽腹,種起來也容易,但每年都有不少吃黃豆脹死的人。
現在,陳敏給薊縣中大多數百姓了石磨,教他們怎么做豆腐。嫩滑清爽的口感一下子就俘獲了大多數人,一時之間,豆腐在城中緊翹起來,搞得現在黃豆都不好買了。
陳旻沒辦法,只能讓商賈們去別的縣收黃豆。
有的商賈腦子活,將薊縣最近新研究出來的一些東西賣到旁的地方,一時之間,倒是促進了周圍商業的流通。
收好大豆后,他又找了一幫百姓,教他們怎么用大豆煉出油來。
在這其中,就有楊晨。
他那日報名去修城墻,簡直是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決定原本想著去城墻肯定有苦力,看守時不時要吃些苦頭,不過能有些麥飯飽腹倒也算不錯,結果誰成想縣衙里給他們的,竟然是香噴噴的粟米粥這個周還是負責看守的鄉兵們喊的。
在楊晨等人眼里,這哪里是粥根本就是飯啊筷子插進去都能直直的立住這東西可只有富貴人家才能吃,像他們這樣的普通老百姓,平日有點米湯喝喝就不錯了。
不僅如此,還有伴好的秋葵,有時候甚至能有肉湯,魚湯。
楊晨整日吃的飽飽的,干活更有力氣了,時不時還能在看管的允許下帶點給妻子回去加個餐,而他患病的娘子可能是因為這段時間吃的好了,身體也逐漸強了不少,平日獨自在,家中偶偶爾能推磨,換來的精米精面,他們自己當然是舍不得吃,不過依照令君之前說的,全部高價賣給了衙門。
楊成感念心令君大恩,今日閑來無事,聽說令君要招一批工,幾乎是馬上沖出去報名,然而到了之后才發現,跟他一般想的有許多人。
楊晨力氣大,性格沉穩,當時修城墻修的又快又好,幾個小吏都對他有印象,便先錄了他。
等到了縣令府,府里的下人們先讓他們沐浴,把一身的臟污洗去,然后套了統一的服裝,統一送到到一個空出來的大廚房去煮豆子。
在這里楊晨第一次看見新上任的令君,雖然年紀很輕,可光是站在那里,身上就散發出矜貴雍容的氣質。這件事既然令君親自來監督,一定十分重要,楊晨下定決心要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