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各路起義軍都秉持著一個心照不宣的原則,那便是“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本來嘛,大家都是秉持著同一個目的推翻暴秦,可能會有些分歧,但總體上方向還是一致的。
所以即使有摩擦,有勾心斗角,中間也還死過人,但終究是點到即止,而且禍不及家人。
有那力氣,大可跟秦軍使勁。
可如今這個原則卻被項羽打破了,守襄城的將領,還有他從軍的幾個兒子,全都被活埋在地底。
那可是活埋啊
眼睜睜看著自己被泥土吞噬,然后窒息,即使放在嚴刑酷法的秦朝,也是種十分可怕的死法了。
各路起義軍首領紛紛在心中暗罵,無奈項梁勢大,也不敢多說什么,不過至此許多卻單方面暫停了跟項梁的往來。
項梁也沒料到,不過是次小規模戰爭,侄子竟然能給自己惹出這么大麻煩。連忙召回在前線打戰的項羽,劈頭蓋臉便是一通罵。
項羽原本殺的興起,被叔叔這么一責備,頓時因沉下臉。
過了許久,營帳中漸漸沒了生息,項梁冷靜下來,知道現在動怒也無濟于事,只能好好想想怎么彌補。
最后決定明日就舉行登基大典,恭迎楚王。
此言一出,之前還默不作聲的項羽立刻暴跳如雷,“叔父當真要立那羊奴熊心為王他也配”
“熊心是楚懷王之孫,他不配,難道你配嗎”項梁皺眉。
楚懷王是楚國歷史上一位很特別的君王,繼位后也曾勵精圖治開疆辟土,也曾損兵折將痛失漢中,想要重用屈原改革,結果耐得住國中貴族阻攔,半途而廢。晚年曾去秦國會盟,結果被秦國扣押,要求他更讓領土,被其憤然拒絕。
最后客死異鄉,他的靈柩回國的時候,所有楚國百姓都痛哭流涕。
選擇這樣他的后人來繼位,本身就對楚地人民有號召作用,這個結果是項梁深思熟慮后決定的。
但項羽卻不這么認為,鄙視道“那小子給人放羊為生,我都聽說了,將他接回來后,吃肉好懸把自己噎死,最后吐了一軍帳,這樣的人,連那薊縣的陳旻都不如,難道我項羽下半生就要為這樣的庸人效命嗎恕侄子難以接受”
說罷不理項梁反應,徑直走出軍帳。
項梁阻攔不及,只能嘆氣。
但不管項羽怎么反對,過兩日后熊心的登基大典還是如期舉行,這位可是貨真價實的楚國王室。各路起義軍就算心中不愿,多少也要送禮賣個面子。
其中,屬薊縣陳旻陳縣令的禮最為豐厚,不僅有兵甲,還有幾箱綾羅綢緞,敲鑼打鼓的給足了面子。
項梁看見禮品時愣了一下,旋即明白這是對方有心交好,想到那日分別是少年挺直的腰板和不咸不淡的態度,也不知這些日子到底發生了什么,突然變得這般能屈能伸。
不過假如他知道此時陳旻在謀劃些什么,定然會改變想法。
薊縣,縣令府衙。
陳旻正指著案上的簡易沙盤,與張良暗搓搓道“翻過這座山,大概就能到譙縣,這里背靠山林,又緊鄰這魏國趙國的地盤。但其實項梁他們若是有心,稍微修下道,便會發現此地是個不錯的補給地點。趁著他們尚未反應過來,要不要搶先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