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長安菜市場。
男女老少近百人,背上插著斬立決木牌,跪在刑場的高臺上。
一個個身穿大紅色長袍,虎背熊腰,肩扛鬼頭大刀的劊子手站在他們身后。
菜市場周圍水泄不通,都是前來看熱鬧的人。
大唐貞觀年間,朝廷有新規,所有犯人都是秋后處斬,午時三刻行刑,因此每到秋季,菜市場總是人滿為患,行刑的犯人排隊都排到立冬了。
今天這一場卻是插隊的,滿門抄斬!
監斬官是刑部侍郎崔仁師,身著三品朝服,面無表情,如木偶一般坐在臨時的公堂之上,兩旁有人為他搖著扇子。
“大人,時辰已到。”
崔仁師暗中長嘆一聲,抓起令牌準備拋出,忽然,聽得犯人中有人高呼:“刀下留人,小人冤枉!”
唐貞觀年間,皇帝是李世民,史稱千古一帝。
李世民登基之后,曾經肅整刑部,許多冤假錯案得以平反昭雪。
正因為如此,刑部頒發號令,但凡刑場喊冤者,需重審,如果重審確實屬于無理取鬧者,改判凌遲處死。
崔仁師吃了一驚,張家滿門抄斬,乃是太宗皇帝圣裁,御口直判,怎么可能會冤枉?
但大唐律法如此,有人刑場喊冤,只能暫緩執行。
“將喊冤之人帶上堂來。”
刑場跪著的兩名老者驚疑的瞪著那名喊冤之人,卻發現是一名十二三歲的少年,不由長嘆一聲:“唉,這是何苦來哉?”
崔仁師看著堂下跪著的少年,一拍驚堂木道:“大膽刁民,你有何冤情,還不快快道來。”
“大人,我等在學堂讀書,無緣無故被拉到這里來砍頭,你說冤不冤?”
“大膽!張公略身為御醫院院長,不能為皇后解除病痛,圣上大怒,著令滿門抄斬,你身為張家子孫,何冤之有?”
“大人容稟,祖父張公略確實是太醫院院長,但并不是醫圣傳人,在下才是醫圣嫡傳弟子,張公略不能治愈皇后娘娘之病,理應由我醫圣嫡傳弟子前往診治,如果在下不能治,甘愿受凌遲之刑!”
“黃口小兒,你有把握治愈皇后娘娘之病?”
“沒有!但是如果連在下都不能治愈的話,相信天下無人可治。”
崔仁師看著這個只有十二三歲的少年,臉上充滿著自信,猶豫了。
“大人,不知是皇后娘娘的病重要還是殺人重要?”
“好,傳令,將張氏一族,押回天牢。”
張氏一族八十多口被押回天牢,崔仁師把這少年帶了出來:“小子,你這就隨我一起,進宮面圣。”
“大人,還請允許在下先沐浴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