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三天里,周海跟著工作人員扎根荒漠。三天后,根據測繪得出,長駱鄉至少需要二十萬畝防風灌木。
“我聯系局里,咱們先種十畝試種。”工作人員道。
“用蝗蟲肥料種”周海好奇問。
“嗯。”
這次國家進口了三百萬噸蝗蟲,遼河分到了三十萬噸,這些肥料可以改善三千萬畝土地。
“今年種了,明年怎么辦”周海猶豫后問。他看過新聞,知道這些肥料只能管一年。
“有蝗災了咱們直接滅蝗,沒有了就人工養殖。”
現在蝗蟲肥料有著巨大的市場缺口,有不少地區開始蝗蟲養殖。這些肥料除了防風固沙,也可以用于市政工程,當前糧食危機,市政景觀雖然不頂吃不頂喝,但現在有條件了,完全可以提高居民幸福感,也可以刺激一些就業市場。
測量人員敲定種植范圍后離開。
第二天一早,各種作業車輛浩浩蕩蕩的進入荒漠邊緣。周海第一次見到蝗蟲肥料,這是變異蝗蟲和一些糧食枝葉制成的合成肥料,肥料是羊糞球的大小的顆粒。他下手捧了一把,這些肥料有淡淡的磨砂感,看起來沒有特別。
“這真的能種植物”周海疑惑了。
“生物所研究的,應該能。”工作人員猜測道。工作人員名為老韓,之前一直在省工作。
在接下里的十天里,林業工作人員翻土種植。沙土要比其他土地難種,等全部弄好時,時間也劃到了九月中旬。
他們種的是一批珍珠梅,這些植物耐寒耐陰,能在排水良好的砂制土壤中生長。種好后,帶著工作設備離開,老韓留在基地觀察數據。
長駱鄉小屋距基地二十多公里。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周海都會騎著摩托來基地,他除了偶爾打牌,其他時間是在基地里觀察。防護林之前也有大片的珍珠梅,去年龍北雪災,珍珠梅一夜之間全部腐蝕,現在除了一些干朽的斷枝,周海已有一年沒見過珍珠梅。
十月十三,周海再次來基地觀察,他看見基地土壤里長出一株綠綠的嫩芽。
“老韓”周海大喊。
“干啥”
“你過來”
“來了。”老韓嘟嘟囔囔的出門。
此時珍珠梅基地,周海正全部重心的趴在地上。
“怎么了”老韓嚇了一跳。
“這些珍珠梅是不是發芽了”周海指著面前的嫩芽問。
“好像是”老韓連忙打開攝像機記錄。
珍珠梅發芽了,如果十三號還是小嫩芽,那么接下來的兩天里,小嫩芽變成了成片嫩芽。
十五號下午,其他人員帶著各種設備過來,根據和農業局的共同檢測,這些珍珠梅發芽了,長勢和土壤適應要比想象中更加出色。
把這一結果發給省里,經過省技術組調查,遼省決定正式種植長駱鄉灌木。
“活了”老韓激動的來回轉圈。他雖叫老韓,但今年剛剛二十九,因這里荒漠貧瘠,他不止一次懷疑灌木項目的可行性。現在項目取得成功,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動
老韓激動的看向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