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還可以進一步放寬。因為在修真界師徒關系和父母兒女關系差不多,所以某位師父的徒弟的后代,也可以算在這位師父的籠罩范圍內。
比如一個元嬰的師父收了個徒弟,這個徒弟沒能結丹便去世了,但其孩子有不錯的靈根,那么那位元嬰師父可能就會直接將這孩子收入門下。這孩子也可以算成是修二代。
修真界有修二代的說法,但修三代卻提得很少,因為二代都有很多生拉硬扯的關系,還去扯出三代來當然也可以扯,但意義不大。
除非我兄姐有孩子且孩子能修真了,那這孩子可以算得上三代。但這種真的只能算個例,都沒有取統稱的意義,直接叫二代也行,反正修二代主要也是外人對其天生所具有的資源的眼紅稱呼。
、0674各自的生存方式
要問哪些地方修二代比較多,很顯然的,大門派。越大的門派、平均修為越高的門派、人數越多的門派,修二代越多。
最多的,當然就是昆侖了。
昆侖的修二代多到甚至可以拉幫結派了。某部分人跟某位長老沾親帶故,又有另一部分人受到另一位長老的特殊對待,假如兩位長老出了點什么矛盾,那么兩方的弟子就要開始互相別苗頭。
其實在云霞宗也有類似的事情,師父們掐架,徒弟們就會跟風,順便有墻頭草類型的兩邊討好,以及還有煽風點火類型的兩邊添油加柴,也有事不關己類型的純看熱鬧。
這人一多,就總是會面貌百態,硬管是管不了的,只能劃好底線,其他任由各自發展。
相比之下,小門派倒更容易形成完全統一的態度。比如三流門派,少的可能只有幾十人,要是誰跟誰之間有了矛盾,往往很快就會被其他人勸說都是一家人,大家各退一步,都和和氣氣的,別鬧了。
然后,不管心里是不是真消氣,矛盾雙方也只能少數服從多數地不鬧了。
但大門派一般管不了小矛盾,出現了小矛盾,上面的態度往往是鬧吧鬧吧,打吧打吧,只要分配給你們的任務做好了,只要不弄死弄殘,其他的你們自己看著辦,沒閑情理你們這些跟刷日常似的幺蛾子。
要說哪種管理方式更好些,這個不好評價,只能說是因地制宜。小門派抵御風險的能力小,需要防微杜漸,再小的事都不能掉以輕心;大門派根基深厚,可以放開一些讓弟子們自己繞點彎路磨合想通,多跌幾跤,痛一痛,短期對少數人有虧損,長期卻會使整個門派更平順。后者只抓整體,前者更著眼細節。
不過也有小門派比較放飛自我,搞得整個門派起伏劇烈,前一個百年像是瀕臨解散了,后一個百年又像是能跟大門派硬碰硬了。那么亂七八糟的,卻倒也生存了下來。
各自有各自的生存方式,只要存在著,總有其合理性,外人總是不好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的。
、0675忙碌
我們在昆侖待的幾天,其他人在干什么我不是非常清楚,我自己是找昆侖要了一份地圖,地圖上是昆侖中我可以隨便亂逛的所有地方。
給我地圖的昆侖師兄還問“需要導游嗎”
我“藏書閣給看嗎”
昆侖師兄“藏書閣不對外開放,不過部分資料是可以給看的。”
我“哪些是我可以看的,能列個單子給我嗎我是說,不需要打申請報告、不需要支付費用,就是隨便翻翻的那種,我該怎么借閱”
昆侖師兄“完全不加限制可以隨便看的資料還是挺多的,我記得你們只準備停留幾天”他的視線落在剛給我的地圖上。
我“我看資料很快的,我就翻翻。”背完了還能在各處快速地飛一圈,記個輪廓,至于記下來有什么用萬一哪天就用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