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火車開走很遠,顧一野仍然在站原地,望著火車離去的方向,他抬手伏在自己心口。
怎么辦,蘇瑾,明明她才剛離開,顧一野覺得自己的心就好像空了。
同一時間火車上,蘇瑾也捂著自己的心口,哭成了淚人。
原來顧一野在她心里已經那么,那么重要了。
幾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蘇瑾人已經到了國外,順利的進入了她想去的高等學府。
在戰爭開始前,蘇瑾就和母親談過自己對將來的規劃,她想去深造她熱愛的服裝設計,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
突發的戰爭,讓她延遲了一年,可萬幸她還是順利通過了考試,進入了日思夜想的學府。
雖然她很早很早之前定好的主要事業規劃沒有改變,但一些細枝末節,她重新改變了側重。
為了追趕自己拖欠的計劃,蘇瑾恨不得一分鐘掰成兩半使用,一邊學習知識,一邊開啟了她的創業。
是的,蘇瑾不僅僅深造了自己喜歡的設計專業,同時還輔修了經濟和管理,剩余的時間就用母親支持她的啟動資金成立了公司。
雖然開始的時候規模很小,但是蘇瑾每天都能看到它在蓬勃的發展。
蘇瑾的這家小公司,按照她的規劃起步是做外貿生意,賣的都是中國的傳統工藝品。
蘇瑾做過調查,中國的瓷器,紡織工藝品其實在國外很受歡迎,但是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很多是別的國家的東西冒充的。
蘇瑾第一步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有價值的物品,推廣出去,讓外國人更多的見識到中國制造,中國的工藝。
因為事先做過調研,再加上上輩子的金手指,蘇瑾拿捏住了外國人的審美,她公司的選品基本都一經推出都是比較受歡迎的,有些個別款式還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蘇瑾的貨源,是國內一些曾經或者正在下鄉的朋友,他們幫忙尋找的一些手工匠人,或者村落。
他們大多數人雖然有著不錯的手藝,可是因為交通運輸或者販賣渠道等等諸多問題,很少能靠著這些手藝解決溫飽。所以很多人都逐漸放棄了自己的手藝,改去務農,去工廠謀生了。
蘇瑾將這些東西賣出去,即可以讓人見識到中國匠人的制造水平,同時也為這些手藝人增加了一份收入。
人們見到可觀的收入,自然就會有更多的人傳承學習這些手藝,這也讓這些即將要失傳的工藝得以流傳。
幾個月的時間,蘇瑾這邊基本都已經走入正規,而且比她之前預期的要好得多。這讓她更有信心可以放開手腳做一番事業。
事業順風順水,感情也同樣甜蜜。
蘇瑾和顧一野幾乎每天都給對方寫信,雖然信件到達的速度有些慢,但是架不住每天都有。有重要的事情時,他們也會不顧時差打電話。蘇瑾還笑他們倆,錢都花在郵票和電話費上了。他們這是給祖國的郵政通信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蘇瑾看著書柜盒子里滿滿的書信,每天早起都有動力了。要知道,以前的蘇瑾,最難的事情就是早起,簡直要了她半條命。
因為這邊郵局是每天一早往大家的郵箱里送信,蘇瑾早起,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