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砍頭,沒抄家,也沒罷官,也算是寬大處理了吧,至于那些過錯極大,按照處罰方式會被一擼到底的官員,那也是活該,能保住一條命就算不錯了。
父子二人在朝堂上一唱一和,胤祉完成了要為這些罪臣們施恩的任務,干脆利落的退回原位,他就不耽誤皇阿瑪和諸位大臣的時間了,大朝會上總還有別的事情要討論。
朝臣們哪還有心情把別的事情拿出來討論,這幾日不都在盯著誠親王嗎,康熙三十三年的第一場大朝會上,誠親王被任命為內務府總管,之后這三天里沒有一日閑著的,不是去明珠府上,便是進宮,第三日直接把內務府炸了個底朝天。
見多識廣的大臣們都被誠親王給鎮住了,更別說剛剛被允許御前聽政的九阿哥和十阿哥了,兩個小不點從前還自詡是紫禁城的一霸,如今才參加了兩場大朝會,就宛如剛從井底爬出來的青蛙一般,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把自鳴鐘做出來算什么,研究可以隨身攜帶的鐘表算什么,銀錢賺的再多又如何,不過是小打小鬧,朝堂才是真正的戰場,如三哥這般在朝堂上揮斥方遒,才是皇阿哥應做的。
九阿哥仿佛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難怪前頭那些哥哥們都想著入朝參政,他不過旁聽了兩場大朝會,便已經心動不已了,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入其中,像三哥一樣在朝堂上指點江山,又或者是像五哥一樣,能夠跟著三哥歷練。
如果說九阿哥是心潮澎湃,那同樣剛剛被允許御前聽政的十阿哥便是略感頭痛了。
和上書房比起來,朝堂實在復雜,三哥一口氣在內務府抓了一百多人,證據確鑿,而且那些人的罪責可都不輕,但滿朝文武卻有大半的人為這些罪臣求情。
為君者不是最忌諱臣下結黨營私嗎,這么多人為罪臣求情,皇阿瑪不斥責也就罷了,居然還真的網開一面了。
三哥向來嫉惡如仇,到了朝堂上竟也不得不違背本性,為那些親手查出來的罪臣們求情。
十阿哥略感頭痛,這朝堂果然不是好待的,還好有九哥同他一起,九哥做什么,他跟著做就是了。
兩個小阿哥長了見識,七阿哥和八阿哥何嘗不是跟著開了眼界,尤其是八阿哥,他也不喜歡內務府那幫捧高踩低的奴才,可這些人若是犯了錯,他又輕拿輕放。
畢竟他一直想做個讓皇阿瑪喜歡的兒子,自然想有個好名聲,也在試著學習皇阿瑪處事的方式,皇阿瑪對待臣下和奴才們向來是仁慈的。
五阿哥此事已經想著為三哥擺一桌慶功酒了,此仗大獲全勝,當然要好好慶祝慶祝,不過不是他請三哥,而是三哥請他,他昨天可是一直忙活到半夜,在上書房念書時都不曾用功至此。
四阿哥收獲良多,若非此事不但牽扯到烏雅家,還涉及了很多太子的人,他大概會是太和殿上除了三哥外最高興的那個。記
太子心里五味雜陳,名單之上有他的人,而且不少,但老三還挺讓人羨慕和佩服的,做了他不敢做的,皇阿瑪雖然曾經冷落過老三一段時間,可現在看還是護著老三的。
他雖不知道老大是哪根筋搭錯了會出手幫老三,但這人一向不算精明,經常出昏招,也就是皇阿瑪抬舉,還有明珠幫襯,不然早被老三比下去了,這次也不知道是不是讓老三給忽悠了。
大阿哥全程都很激動,老三在內務府燒的第一把火,他和明珠都有參與,連證據都是他的人拿出來的,可以說老三能夠在內務府站住腳還得歸功于他。
康熙三十三年的第二場大朝會,在一片恍惚中結束了,但在這場大朝會上做出的決定卻讓前朝和后宮都哭瞎了眼。
無論是被降職,還是被一擼到底,慘是慘了些,但這懲罰還是能受得住的,但要往外掏銀子,便沒有幾個人能受得住了。
貪污的銀子并非放在家里頭供著,大多都會被花出去,孝敬上司也好,買東西享受也罷,銀子出去了就很難再收回來,如今要兩倍歸還給內務府,上哪兒搞這么大一筆銀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