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沒等皇阿瑪催生,李氏便先診出了身孕,還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
他在正院留宿最多,可兩次懷孕都是格格,他雖然也知道皇阿瑪盼孫心切,可還是希望李氏肚子里懷的是個女兒,長子最好還是由福晉來生,也免得將來家中起紛爭。
不知道是湊巧了,還是康熙在太子大婚那日向皇祖母的祈愿有了效果,后半年里,先是老四,再是老大,又是老五,紛紛都傳來了好消息。
老四院中懷孕的只是個妾室,老五不提也罷,獨寵一人,若還是懷不了孕,那便是瓜爾佳氏的問題了,至于老大福晉這次懷孕,他照例給了賞賜,沒比從前多,也沒比從前少,當天夜里就去給皇祖母上了三炷香。
皇祖母若是在天有靈,就保佑老大此次能生個嫡長子出來,順便也憐愛憐愛老三,這孩子非但建了用于接生的女子醫館,還準備在京郊建一座專門讓小孩玩的園子,盼孩子都快盼的瘋魔了。
他估摸著,老三福晉若是一直都沒有動靜,怕是等到下一屆選秀,老三就會收回原來在他面前信誓旦旦說過的話了,或是一直咬牙撐到二十五歲。
康熙三十四年,胤祉滿十八周歲,在這一年他做了舅舅。
康熙三十五年,正月二十八,還差兩個月,便是寶音十八歲的生辰,屆時皇阿瑪再催生,那才算是不白費功夫。
可就在這一日,皇阿瑪宣布親征噶爾丹,由太子監國,除太子外,從大阿哥一直到八阿哥都被點了名在出征之列。
此時,四阿哥的長女還未過滿月,大福晉腹中的胎兒已經七個月了,五側福晉肚子里的孩子還未滿三個月。
這道旨意來得突然,四阿哥在戶部當差,都未能察覺到皇阿瑪什么時候起了親征的心思。
自康熙二十九年,烏蘭布通一戰之后,噶爾丹帶領余部逃竄回草原后,一邊打著要向大清請安進貢的名頭,一邊不斷的挑起事端,和大清可謂是摩擦不斷,康熙多次斥責,也沒見噶爾丹消停過。
眾人都知道,大清和噶爾丹的這一戰是早晚的事兒,只是吸取從前烏蘭布通一戰的教訓,朝堂上的官員大半都不支持遠征漠北,路遠地闊,雖然勝利的可能性極大,但很難將噶爾丹徹底消滅。
戰爭必然勞民傷財,在沒有把握將噶爾丹徹底消滅的情況下去打這樣一場仗,在百官看來,付出遠大于收獲,這一仗并不值得打。
但誰又能拗得過萬歲爺呢,正月二十八這日,萬歲爺力排眾議,下詔親政,調集了十萬兵馬,一道旨意把文武百官、太子和皇阿哥們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誰又敢抗旨不遵呢。
康熙御駕親征,命大阿哥與索額圖率領前鋒營,四阿哥掌管正紅旗大營,五阿哥掌管鑲黃旗大營,七阿哥掌管正黃旗大營,八阿哥掌管鑲紅旗大營,誠親王隨駕御營。
圣旨一出,幾家歡喜幾家愁。
皇上御駕親征,兵馬人數高達十萬,對付一個噶爾丹并不難,對這些參戰的皇阿哥們而言,此仗就是過去掙軍功,風險不大,利益極大。